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广西宾阳县宾州镇第一初级中学 何书珍
战国
春秋
(西)周
(东)周
夏 朝
商朝
元前2070起
奴隶社会形成——发展——鼎盛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公元前475年
夏朝
商朝
周朝
禹
启
世袭制出现
盘庚迁殷
分封制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商鞅变法
司母戊鼎
商汤
夏朝
周朝
禹、启、世袭制的出现
商朝
商汤、司母戊鼎、盘庚迁殷
分封制、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齐桓公、商鞅变法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史料实证: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史实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历史解释:秦统一全国的原因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内容。
时空观念:说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和先后顺序,知道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说出秦朝疆域四至。
家国情怀: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树立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秦王任用了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的一个普通的百姓,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秦王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秦实现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二
原因 1、战乱频繁,百姓希望安定
2、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秦王嬴政招募并重用人才。
一、秦灭六国
2、秦灭六国的过程
从元前230起、灭韩、赵、魏、楚、燕、齐
元前230年 1
2
5
6
3
4
定都:咸阳
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
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想一想,秦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关键词:战、乱
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朝形势图
P44问题思考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在统一的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可以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文化
经济
军事……
?
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
1.秦实现大一统后,原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原因
皇 帝
丞
相
太
尉
御史大夫*
郡(守)
中央
政府
地方
政府
最高
统治者
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县(长或令)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
(行政 军事 监察)
朕说了算!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
中央
政府
地方
政府
军事
行政
御史
大夫
( )
郡(守)
县(令或长)
皇帝
太尉
丞相
监察
郡县制
问题探究:
试比较一下西周的分封制与秦朝的郡县制
内容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官爵制度
历史作用
血缘关系
地域
爵位世袭,有封地,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免,有俸禄但无封地、无世袭。
前期巩固统治,但
后期造成地方分权,
威胁中央。
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强化皇权,维护国家统一*。
意义: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1、使政令……顺利通行
2、文化上:
2、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小篆
七国货币
统一货币
3、经济上:
圆形方孔半两钱
度
量
衡
统一度量衡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
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
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道路。
临洮
临洮
辽东
4、军事上:北修长城
南修灵渠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措施
确立中央集权制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为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
钱作为标准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道路
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内容
东至东海
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台湾光复75周年纪念日
75年前的今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之中,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得以光复,回到祖国怀抱。这是整个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光辉时刻,也是值得全体中国人民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 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1.记住了哪几个朝代的名称和顺序
2、秦始皇有哪些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