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
精品教学课件
第23课 愚公移山
听起来是奇闻
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凭着是一身肝胆
想起来不是奇闻
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喔
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啊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
1
《列子》
愚公移山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寓言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字词。
2、理解课文、认识愚公形象、概括寓意。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丰富文学素养。
检查预习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孀妻 始龀
河曲智叟亡以应
固不可彻 穷匮 一厝朔东 陇断
Chéng sè
Zēng sǔn kuí
jī běn
Shuāng chèn
qū sǒu wú
Chè kuì
Cuò lǒng
翻译三个原则:忠于原文、语言流畅、优美典雅(信、达、雅)
例: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宾客的心情稍微放松了,渐渐坐正了身子。
两种方式:直译(将原文的字句落到实处)
意译(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稍作调整)
例: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意译:
与积学修业的人分别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
五种方法:换、删、补、留、调。
例: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
译文:
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不在,(元方)
回答说:“(我)父亲等待您很久(您)
不来,已经走了。”
重点词语
1.方七百里
2.高万仞
3.河阳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如太行、王屋何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汝心之固
9.虽我之死
10.何苦而不平
11.投诸渤海之尾
12寒暑易节
13、固不可彻
14、无穷匮也
指面积。
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黄河北岸。
削减。
把······怎么样。
名词用作动词,用土筐装。
指山上的草木。
固执,顽固。
即使。
愁。
之于。
交换 季节
通
穷尽
特殊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诚。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你太不聪明了!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
愁什么挖不平呢?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请你选择一种恰当的方式朗读一遍课文。
一、准备:姿势(双脚放稳、昂头挺胸)
气息(气息通畅、气运丹田)
二、技巧:发音饱满(字正腔圆)
停顿准确(不读破句)
感情充沛(语速、语调)
例句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以抢答方式完成。
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积极开动脑筋哟!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移山?
讨论并归纳: (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乡人的讥讽。: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
愚公移山的结局是怎样的?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不惧怕困难
有雄心壮志
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愚公精神:
寓意:
1、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2、只有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奋力拼搏,我们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文章还刻画了“智叟”这个人物,对这个人物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有发展的眼光
愚公
大智
大勇
与困难作斗争
智叟
不智、不勇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对比和衬托手法
对比
智叟:
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
愚公:
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坚持不懈
对比和衬托手法
二山高峻
对比
对比
遗男热情帮助
智叟顽固不化
对比
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
衬
托
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
智叟:
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
愚公:
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坚持不懈
要点:注意力集中,树立信心。
方法:首字提示法。
河曲---甚矣---以残年---曾不能---其如---北山---汝---固---曾不若---
虽我---有子---子---孙---子---子---子子---而山---何苦---河曲---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结束语:
古人愚公能移山,
气壮山河美名传。
少年皆做新愚公,
宏伟大业早实现。
谢谢!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研讨与练习》
发扬愚公精神,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梧桐学校 谢华强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2、理解课文,认识愚公形象,概括寓意。
3、背诵课文,丰富文学素养。
二.课型与课时
板块式教读研讨课、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
1、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与掌握。2、有技巧的朗读。3、辩证的看待愚公精神。
四.细节策划
疏通---朗读----领悟---背诵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板块一:疏通
1.梳理就是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文章意思,能准确的把它翻译出来。(注意三个原则,两种方式。)
2.分组翻译,看哪一小组翻译的准确,完整。(分组评分)
3.学生齐读全篇译文。
(二)教学板块二:朗读
1.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2.具体指导。阐明朗读要点。教师示范。
3.学生齐读,分组赛读。
(三)教学板块三:领悟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理解愚公形象,概括寓意。
方式:抢答、辩论等。
(四)教学板块四:背诵
1.要求学生全神贯注,树立信心。
2.背诵指导:首字提示法。
河曲---甚矣---以残年---曾不能---其如---北山---汝---固---曾不若---
虽我---有子---子---孙---子---子---子子---而山---何苦---河曲---
3.当堂练习。(巩固)
2011、6、1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