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杠杆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学校使用的二氧化碳灭火器,瓶内装有液态二氧化碳,打开阀门,按下手柄“出气”,会有大量的“白气”喷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灭火器的手柄是一个费力杠杆????????????????????????????????????????
B.?“出气”时,瓶内液态二氧化碳对外做功,其内能减小????????????????????????????????????????
C.?灭火时烟雾弥漫,这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D.?灭火时瓶壁会出现水滴,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 )
A.?两个小孩的质量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的重力和他们各自的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C.?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D.?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3.???一根质量不计的杠杆,在左右两端分别挂200牛和300牛的重物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若将左右两边物重均减少40N,则杠杆(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确定
4.???使用杠杆AO,欲将重G的物体提起,在A端加动力F,动力臂L1,阻力臂L2,物体能否缓慢提起,由什么因素决定( )
A.?物体重力G的大小?????????????????????????
B.?拉力F的大小?????????????????????????
C.?动力臂L1或阻力臂L2的大小?????????????????????????
D.?F×L1与G×L2的大小
5.???如图,左边的钩码个数和位置保持不变,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固定,只改变测力计与水平方向的角度θ.使杠杆水平方向平衡,能描述测力计示数F与θ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6.???小星学习了杠杆后,他把了解到的杠杆进行了分类,如图所示。其中作用特点相同的一组是( )
A.?
钳子,理发剪刀?????????????????????????
B.?
独轮车,铁锹?????????????????????????
C.?
镊子,起子?????????????????????????
D.?
羊角锤,核桃夹
7.???小浩与小峰在游乐园玩跷跷板,小峰发现自己抱着前面扶手时,很难把小浩翘起来,此时他应该( )
A.?向后移动?????????????????????????
B.?向前移动?????????????????????????
C.?甩动双脚?????????????????????????
D.?用力压扶手
二、多选题
1.???如图,要使如图的杠杆水平平衡,可采取的做法是( )
A.?支点两端各减少一个钩码?????????????????????????
B.?支点左端钩码向右移动一格?????????????????????????
C.?支点左端增加一个钩码?????????????????????????
D.?支点左端减少一个钩码
2.???如图所示,杠杆质量不计,每小格的长度相等。物体A是边长为0.1m的正方体。当杠杆右侧挂一个重4N的物体B时,杠杆水平平衡;此时物体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300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为2N????????????????????????????????????????
B.?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5.4N????????????????????????????????????????
C.?只将物体B向右移动1小格,物体受到的拉力增大0.8N????????????????????????????????????????
D.?只将物体B向右移动1小格,物体受到的桌面的支持力减小1N
3.???如图是抽水马桶水箱进水自动控制的结构原理图,AOB为一可绕固定点O转动的轻质杠杆,已知OA:OB=1:2,A端用细线挂一空心铝球,质量为2.7kg。当铝球一半体积浸在水中,在B端施加3.5N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ρ铝=2.7×103kg/m3,g=10N/kg)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该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10-3m3????????????????????????????????????????
B.?该铝球的体积为4×10-3m3????????????????????????????????????????
C.?该铝球受到的浮力为20N????????????????????????????????????????
D.?该铝球受到的浮力为40N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转弯的汽车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空中飞行的火箭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飞行一段时间,是因为火箭具有惯性????????????????????????????????????????
C.?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D.?缓慢匀速转动的杠杆遵守杠杆的平衡条件
5.???一曲“燃烧我的卡路里”让青少年健身悄然兴起,速度、力量、“马甲线”成为人们的健身追求。以下健身场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做俯卧撑--被手臂支撑的身体,相当于以脚尖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B.?加速冲刺--人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身体具有惯性
C.?托垫排球--竖直上升到最高点的球,若所有外力消失,球将静止
D.?引体向上--人拉住单杠静止时,人的重力与手对杠杆的拉力平衡
三、填空题
1.???如图所示,若不计杠杆重力和杠杆支点处的摩擦力,已知杠杆AO=2m,重10N的物体挂在点B,OB=1.5m;力F作用在杠杆的A端且始终垂直杠杆,当杠杆在水平位置时,拉力F=______N;将杠杆从竖直位置缓慢拉至水平位置;则在这个过程中阻力臂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拉力F将______;杠杆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______J,拉力F做的功是______J。
???如图是手掌托着同一物体,此时甲图中前臂是______杠杆,这类杠杆的好处是______;当手臂由甲图伸展到乙图位置时,肱二头肌对前臂的拉力分别是F甲和F乙,则F甲______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合理的解释是______。
???如图所示,互成角90°,重力不计的硬棒,O点为支点;AC=BO=80cm,CO=60cm,CD=30cm。在D点挂重为200N的物体,要使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作用在棒上的最小的力是______N。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用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在A点竖直向上拉(如图中M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若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如图中N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N,此时拉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为______。
???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第一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1只作用于ab的中点,若砖块质量为m,则F1=______,第二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2作用于bc的中点,都使它们在竖直方向上慢慢向上移动h(h<ab<bc),则在上述过程F1所做的功______F2所做的功(选填“<”、“>”、或“=”).
???如图所示,在杠杆C点挂上钩码,在转轴O上套有半径大小为R的圆形纸板,纸板圆心也在O点。在杠杆上先后施加与纸板边缘相切的拉力FA、FB,杠杆都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平衡时,拉力FB的力臂大小为______,拉力FA______(选填“>”、“=”或“<”)FB;如图2所示,物体M重G=50牛,当滑轮在恒力F的作用下以0.2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M的速度______m/s,作用力F=______N.(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7.???重为8N的物体G挂在杠杆的B点,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要使杠杆平衡,可在A点施加的最小力为______N,方向是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2)在实验过程中,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另一侧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为了便于测量力臂,需要注意:______
(3)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三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_____个。
(4)杠杆调节好后,按图乙所示。
小明将三个钩码挂在A处,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正确且准确测出拉力为F甲;小强用同一器材重复小明的实验,也将三个钩码挂在A处,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实验,测得的拉力为F乙;比较发现F甲与F乙不等,排出弹簧测力计误差、读数等因素,可以判断F甲______F乙(选填:>,=或<)。
第1节 杠杆
【单选题答案】
1.??B???????2.??B???????3.??B???????4.??D???????5.??B???????
6.??D???????7.??A???????
【解析】
1.??
解:
A、灭火器的手柄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故A错误;
B、“出气”时,瓶内液态二氧化碳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内能减小,故B正确;
C、灭火时烟雾弥漫,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错误;
D、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使瓶体温度降低,外界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瓶壁上,故D错误;
故选:B。
(1)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分析;
(2)“白气”是周围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气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3)分子非常小,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
(4)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可附着在瓶壁上。
本题主要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液体现象,分子的热运动现象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2.??
解:A、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说明F1L1=F2L2;因为两边力臂的关系不知道,不能确定力相等,也就不能确定两个小孩的质量相等,故A错;
B、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说明F1L1=F2L2,即:两个小孩的重力和他们各自的力臂的乘积相等,故B正确;
C、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说明F1L1=F2L2,两边力(小孩的重)的关系不知道,不能确定力臂相等,故C错;
D、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说明F1L1=F2L2;因为两边力臂的关系不知道,不能确定力相等,故D错。
故选:B。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杠杆平衡说明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不能得出力相等或力臂相等。
3.??
解: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200N×L1=300N×L2;
因为300N>200N,所以L2<L1;当两端都减少40N时,由于L2<L1,所以(300N-40N)×L2>(200N-40N)×L1,即右端下沉。
故选:B。
原来杠杆平衡,是因为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若将两边物重同时减少40N,看现在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据此分析得出结论。
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不能只看力或只看力臂。
4.??
解:使用杠杆AO将重G的物体提起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决定物体能否被提起的因素是动力与动力臂乘积、阻力与阻力臂乘积的关系,即F×L1与G×L2的大小。
故选:D。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使物体上升的决定因素。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5.??
解:当测力计和杠杆的角度从0°逐渐增加到90°时,动力臂越来越大,动力越来越小,当测力计和杠杆垂直时,此时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当测力计和杠杆的角度从?90°逐渐增加到180°时,角度越大,动力臂越小,动力越大;由于θ不能达到180°,所以拉力不可能减小到零.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当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知道动力臂变化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
解:A、钳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理发剪刀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二者特点不同,不合题意。
B、独轮车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铁锹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二者特点不同,不合题意。
C、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二者特点不同,不合题意。
D、羊角锤和核桃夹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二者特点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7.??
解:跷跷板相当于一个杠杆,小浩对杠杆的压力,压力的力臂、以及小峰对杠杆的压力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小峰对杠杆的压力的力臂越大,越省力,所以要想把小浩翘起来,此时他应该增大其对杠杆的压力的力臂,即向后移动。向前移动,其对杠杆的压力的力臂减小,需要的力更大,不能把小浩翘起来;甩动双脚、用力压扶手,都不能增大其对杠杆的压力的力臂,不能省力,所以也不能把小浩翘起来;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解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此题考查杠杆的应用,生活中利用杠杆的实例很多,平时应注意多观察,多思考。
【多选题答案】
1.??AB???????2.??BC???????3.??BC???????4.??BD???????5.??ABC???????
【解析】
1.??
解:
设杠杆上每格长度是L,每格钩码的重力是G,
A、支点两端各减少一个钩码,左侧=G×4L=4GL,右侧=2G×2L=4GL,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杠杆平衡,故A正确;
B、支点左端钩码向右移动一格,左侧=2G×3L=6GL,右侧=3G×2L=6GL,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杠杆平衡,故B正确;
C、支点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左侧=3G×4L=12GL,右侧=3G×2L=6GL,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相等,杠杆不平衡,故C错误;
D、支点左端减少一个钩码,左侧=G×4L=4GL,右侧=3G×2L=6GL,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相等,杠杆不平衡,故D错误。
故选:AB。
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若F1L1=F2L2,杠杆平衡;若F1L1≠F2L2,杠杆就不平衡。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利用,判断杠杆是否平衡,要看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2.??
解:(1)由图知,OM:ON=5:3
∵p=F/S,
∴A对桌面的压力:
F压=pS=300Pa×0.1m×0.1m=3N,即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为3N,故A错误;
又∵A对桌面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减去杠杠的拉力,即F压=GA-FM,
∴FM=GA-F压=GA-3N,
∵杠杠平衡,
∴FM×OM=GB×ON,
∴FM=3/5GB=3/5×4N=2.4N
即:GA-3N=2.4N;
所以GA=5.4N;故B正确;
(2)当物体B向右移动一格后,OM:ON′=5:4,
∵杠杠平衡,
∴FM′×OM=GB×ON′,
∴FM′=4/5GB=4/5×4N=3.2N;
所以物体A受到的拉力增大3.2N-2.4N=0.8N;故C正确;
所以物体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减小0.8N;故D错误。
故选:BC。
(1)由图知杠杠两边力的力臂关系,知道A对桌面的压强,求出A的底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A对桌面的压力,而该压力等于A的重力减去杠杠的拉力,根据杠杠的平衡条件可得关于A的重GA和B的重GB的方程,解出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
(2)向右移动一格后,知道杠杠两边力的力臂关系,同理可得关于A的重GA和B的重GB的方程;解出物体A受到的拉力,进而求出拉力增大的数值和物体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减小的值。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杠杠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掌握和运用,能根据两种情况下的杠杠平衡条件得出的方程并求解是本题的关键。
3.??
解:
由ρ=可知,铝球实心部分的体积:
V实心==0.001m3,
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
(G-F浮)×OA=FB×OB
(2.7kg×10N/kg-F浮)×1=3.5N×2
解得:
F浮=20N;---故C正确、D错误;
根据F浮=ρ水gV排可得:
V排==0.002m3;
由于铝球一半体积浸在水中,则V球=2V排=2×0.002m3=0.004m3=4×10-3m3,故B正确;
则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心=V球-V实心=0.004m3-0.001m3=0.003m3=3×10-3m3,故A错误;
故选:BC。
已知铝球的质量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铝球实心部分的体积;对铝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铝球受到细线的拉力、重力和浮力作用,因此杠杆A端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等于G-F浮,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求出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得出球的体积,球的体积减去实心部分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和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分析出作用在杠杆A端的力,难度不大。
4.??
解:A、匀速转弯的汽车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
B、空中飞的火箭关闭发动机后因为火箭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还能继续飞行一段距离,故B正确;
C、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故C错误;
D、缓慢匀速转动的杠杆也是平衡的,同样遵守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故D正确。
故选:BD。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的改变;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4)杠杆平衡包括杠杆静止、杠杆匀速转动两种情况。
本题考查了对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的理解、惯性的应用、抽水机的原理、杠杆平衡的理解等,有一定综合性。
5.??
解:
A、做俯卧撑时,以脚为支点,阻力作用在人的重心,动力作用在人的肩膀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人体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故A正确;
B、人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不能立即停下来,故B正确;
C、竖直上升到最高点的球,此时瞬间静止,若所有外力消失,球将静止,故C正确;
D、人拉住单杠静止时,人的重力与手对杠杆的拉力平衡,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BC。
(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物体具有的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本题考查了杠杆分类、惯性的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综合性强,属力学综合题。
【填空题答案】
1.??7.5? 不变? 变大? 15? 15???????
2.??费力? 省距离? 小于? 阻力和阻力臂不变,而动力臂变小???????
3.??6???????
4.??右? 大于? 60°???????
5.??1/2mg? =???????
6.??R? =? 0.5? 100???????
7.??4? 竖直向上???????
【解析】
1.??
解:
(1)如图,当杠杆在水平位置时,L1=OA=2m,L2=OB=1.5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L1=GL2,
所以,F==7.5N;
(2)将杠杆从竖直位置缓慢拉至水平位置;阻力的大小不变,阻力臂变大,由于力F作用在杠杆的A端且始终垂直杠杆,则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力F变大;
(3)根据B点的高度变化可知:物体升高的高度h=OB=1.5m,
则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W=Gh=10N×1.5m=15J;
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根据功的原理可知,拉力做的功W1=W=15J。
故答案为:7.5;不变;变大;15;15。
(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时,如图,OA、OB为动力F和阻力G的力臂,知道OA和OB的长度,也就知道两力臂的大小关系,知道阻力G的大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动力F的大小;
(2)将杠杆从竖直位置缓慢拉至水平位置;阻力臂变大,动力臂、阻力的大小不变,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拉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
(3)利用W=Gh求出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由于不计摩擦,根据功的原理可知拉力F做的功。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了解和掌握,能判断杠杆在B位置的高度的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2.??
解:
(1)如下左图,肱二头肌的拉力为动力FA,物体对手的压力为阻力G,支点O在肘关节处;
由图示可知,动力臂OA小于阻力臂OC,即LF<LG,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LF=GLG,则F>G,所以是费力杠杆,但省距离;
(2)当手臂由甲图伸展到乙图位置时,如上右所示,此时的肱二头肌的拉力方向倾斜了,所以肱二头肌拉力的力臂OB变小了;由于手所拿的东西是相同的,且手掌到肘关节处的距离不变,即GLG不变,据FLF=GLG可知,LF变小(即阻力和阻力臂不变,而动力臂变小),所以F变大,故F甲小于F乙。
故答案为:费力;省距离; 小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而动力臂变小。
(1)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及对应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并结合力臂的概念和杠杆的分类进行分析;
(2)当手臂由甲图伸展到乙图位置时,画出杠杆的示意图,分析阻力、阻力臂及动力臂的变化,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回答。
此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判断出两个力臂的大小关系即可顺利解决。
3.??
解:当力臂为OA时,力臂最长,此时最省力。
连接OA,过A点做垂直于OA向上的力,即最小力。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OA==100cm,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OA=G×CD
F×100cm=200N×30cm
F=6N。
故答案为:6。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越长越省力。所以要求最小的力,就要确定最长的力臂。在此题中,最长的力臂就是O到A点的距离。
杠杆的最小力问题是考查杠杆时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明确支点与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先找最长的力臂,再确定最小的力,这是一般的思路。
4.??
解: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由竖直向上拉变为斜向上拉,会使拉力的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大于2.5N;
若杠杆每一个小格长L,支点为O,弹簧测力计量程是0-5N,最大提供5N拉力,则2.5N×4L=5N×L′,所以最小力臂L′=2L,是OA长度的一半,所以∠NAO=30°,
此时拉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为90°-30°=60°;
故答案为:右;大于;60°
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将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5.??
解:(1)第一次以与地面接触的下边为支点转动,F1克服重力才能将砖抬起,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1×cb=mg×1/2cb
F1=1/2mg;
第二次同理可得:
F2×ab=mg×1/2ab
F2=1/2mg;
所以F1=F2。
(2)拉力F1做的功:W1=F1h
拉力F2做的功:W2=F2h
因为F1=F2,所以W1=W2。
故答案为:1/2mg;=。
(1)砖不滑动时可认为砖是以触地点为支点形成的一种转动,因微微抬起所以可以看做为转动的动态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出动力;
(2)根据公式W=Fs可以比较出两个力做功的多少。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功的计算公式的熟练应用,学会运用公式来进行做功多少的比较,需要同学们仔细分析。
6.??
解:
(1)在杠杆上先后施加与纸板边缘相切的拉力FA、FB,由数学知识,圆心与切点的连线与切线垂直,即对应的半径与切线垂直,根据力臂的定义,图中FA、FB对应的力臂均为R;
由题意知,阻力与阻力臂是一定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与动力臂之积也为一定值,因两力的力臂相等,故FA=FB;
(2)物体上升距离是拉力F和滑轮移动的距离的二倍,滑轮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
故物体上升速度为2v=2×0.25m/s=0.5m/s。
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图可知是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F=2G=2×50N=100N;
故答案为:R;=;0.5;100。
(1)由题意由圆心与切点的连线与切线垂直结合力臂的定义确定FA、FB对应的力臂;
由题意知,阻力与阻力臂是一定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比较两力的大小;
(2)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2倍,但移动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一半。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及对力臂的概念理解及有关圆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对动滑轮特殊使用时的特点了解和掌握。
7.??
解:由题意可知,当动力作用在A处,且动力的方向垂直于杠杆OB向上(即竖直向上)时,动力臂最长,此时动力最小,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最小动力:
F1=4N。
故答案为:4;竖直向上。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越省力。找出使动力臂最长的动力的方向,然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越省力的结论。
【答案】
1.??左? 拉力方向应竖直向下? 6? <???????
【解析】
1.??
解:(1)杠杆右端低左端高,则重心应向右移动,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当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因杠杆是水平的,故此时拉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就等于其力臂大小,这样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杠杆水平平衡时需要注意:拉力方向应竖直向下;
(3)假设每小格长度L=1cm,
如图杠杆左端F2=3G,L2=1cm×4=4cm,右端L1=1cm×2=2cm,根据F1L1=F2L2得
F1=6G。
故在杠杆左边A处挂三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6个;
(4)小明将三个钩码挂在A处,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正确且准确测出拉力为F甲;小强用同一器材重复小明的实验,也将三个钩码挂在A处,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实验,测得的拉力为F乙;比较发现F甲与F乙不等,排出弹簧测力计误差、读数等因素,是弹簧测力计力的方向倾斜了,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可以判断F甲<F乙。
故答案为:(1)左;(2)拉力方向应竖直向下;(3)6;(4)<。
(1)杠杆倾斜时,杠杆的重心偏向杠杆下沉的一端,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要向杠杆上翘的一端调节。
(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由此分析为便于测量力臂,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
(3)根据钩码个数和距离支点的格数,结合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和计算;
(4)当弹簧测力计斜着拉时,其力臂小于杠杆长,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直接读出力臂。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就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