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面
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分析及。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用探究的方法探索事物本质的方法与能力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像与物等大以及虚像的概念(知识难点);
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点(探究活动的难点)。
教学器材:
平面镜
、刻度尺、方格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旁
注
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浇不灭的蜡烛(视频)
二、自主学习,点击问题
体验活动1:给学生提出5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激发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小组合作,基本解决问题
探究活动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师生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你觉得物体和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
探究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否相等
(1)将透明玻璃板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两个相同的物体(如棋子)以及刻度尺、铅笔等。
(2)将棋子A放在平面镜前,观察它的像在镜面后的位置
(3)将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到镜面后,使它与棋子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此时棋子B的位置就是棋子A的像的位置
(4)观察并比较棋子A的像与棋子B的大小,
(5)改变棋子A在镜前的位置,再重复以上实验
实验结论:像确实在镜子的后面,成等大的像。
活动二
猜想与假设: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探究活动2:探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6)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棋子A的位置、棋子B的位置,取走平面镜和两个棋子,并画出两个棋子标志位置到镜面位置的距离
(7)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步骤6)
探究活动3: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否为虚像?
(8)将一张白屏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位置,仔细观察,能否直接从白屏上看到棋子A的像
(9)改变A的位置,使棋子B和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后,重复步骤8
现象:直接在白屏上看不到像
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思考:
根据方格纸上所做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引导同学从数学角度分析得出像与物关于镜面的对称关系
小游戏:自己和“自己”跳舞
四、全班探究,全面解决问题
1、分析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
2、平面镜作图
(提出作图的注意点)
3、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和不当使用平面镜所造成的污染
五、提出新问题
六、课堂小小练
体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看到自己)时,像在平面镜的前方还是后方?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像和物是否关于镜面对称?
学生活动
思考两个问题:1)如何找到像的位置;2)如何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
学生活动
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提出虚像的概念)
通过小游戏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总结探究实验的结论
时间不宜长
第一步很关键,因为一旦玻璃板发生移动,像的位置往往会变化,实验就很难进行,测量就会不准确
虚像的概念是学生难理解的难点,本课没有必要在此纠缠,只要通过“信息快递”让学生对虚像有大致了解就可以了,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再将虚像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