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对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重点句段的理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分析 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教学方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
???1、揭题??
?2、简介人物?
??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警卫团战士。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3、简介背景? ?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鸿 鼎 旺 炊
兴旺 李鼎铭 炊事员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2.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名言 ?
?鸿毛——鸿雁的毛。愈事物微不足道。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人总是要死的,但是意义不同,有的比泰山重,有的比鸿毛轻。
三、自读课文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讲了哪些内容?
(2)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1.我们这个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接受正确的批评。
4.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5.我们要通过给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四、文章内容
第一段:总说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引出了对张思德的评述。
第二段: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三段:写开追悼会的目的是为了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理解课文内容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理解:点明主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张思德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位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
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批评,第三第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
??????困难(nàn?nán)?还(huán?hái)要?兴(xīng???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
?????(1)精(??????)兵(??????)简(??????)政(??????)????
?????(2)死得其所(??????)
小结 同学们,张思德永远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张思德!我们更记住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正是靠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风风雨雨,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