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5 22: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1、什么叫做“置身诗境”,什么叫做“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则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意象与意境
什么是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什么是意境?
“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细胞,
意境是由意象相互作用形成的。
2.如何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意象——意境???



读——诗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意象组合,联系生活感受和阅读体验。吟咏感悟。
读——诗读百遍,其义自现。
想——调动五官、心游万仞
贾岛
《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留白------断臂的维纳斯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心雕龙
刘勰》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残缺美——想象空间
留白看似“美中不足”,实际上留下“山缺云补”
的空隙,拓展了诗歌的审美空间。
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发挥想象,描绘图景。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图,清幽恬静。(步骤①)。
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步骤②)。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步骤③)
品——含英咀华,言尽意不尽。
一字一句
析字会意
云破月来花弄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动,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品句明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以景结情作用: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此时无情胜有情”。
答:(2分)描写了自然风、雨、窗的晦暗寒冷的特点,烘托诗人内心悲凉心理。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融为一体,以景结情,韵味悠长,耐人咀嚼。????????????????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赏析诗歌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