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6 08: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字
,河东人,世称“
”,曾被贬为柳州刺史,也称“
”。他和韩愈共同发起了唐代“

,主张“
”。作品收在
里。
柳宗元简介
子厚
柳河东
柳柳州
文以明道
《柳河东集》
古文运动
初读正音
种树郭橐驼传
1.郭橐驼?
2.郭橐驼种树?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概括大意
郭橐驼
种树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郭橐驼形象分析
貌丑
自信豁达
善种树
郭橐驼善种树:种树郭橐驼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侧面描写
山之精神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不出,以草树写之。
——刘熙载《艺概·诗概》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郭橐驼谈种树
独门秘籍: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对比论证
做法
结果
对比论证
郭橐驼
他植者
做法
结果
舒其本,平其培。
用故土,密其土。
既已然,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拳其根,易故土,
培土:过或不及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木之性日以离。
为什么同样的目的,不同的做法,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政令烦出,民不聊生。这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体裁与背景
“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根拳而土易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
摇其本以观
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
其实仇之。
促尔耕
勖尔植
督尔获
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
字则幼孩
遂而鸡豚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课文主旨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文章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写作方法学习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我只是知道种树罢了,官理不是我的本业。
2、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每天早晚官吏一来就大声呼喊:“官府命令你们耕种,鼓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蚕茧抽取蚕丝,早早把丝织成布,养大你们的孩子,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3、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我们这些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没有时间,又凭什么使我们繁衍生息而使我们的身家性命得到安顿呢?
4、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记录下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警戒。
少不驯,弗肯帖帖⑴随诸兄,所过多残灭⑵,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⑶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⑷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⑸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⑺,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⑻,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⑼。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⑽先生之旧,而要⑾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⒀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⒁,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⒂,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⒃,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⒄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