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2.7总结我们的认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2.7总结我们的认识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22:5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总结我们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7课。经历了前面6课的学习,学生分别从地球内部运动和地球外部力量两个方面探究了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认识了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形地貌。本课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评价。主要安排两个内容:一是回顾与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针对第一课填写的班级记录表中的“猜测”选项进行反思,比较学习前后认识的不同,帮助学生重建更为科学的解释,感受自己在《地球表面变化》单元的学习中获得的成长;二是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作为大自然的主要成员,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着地表的变化。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外力对土地的侵蚀,从而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将科学知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联系起来。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6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获得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及其形成原因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对典型的地形地貌形成原因再次做出解释。最后,学生还要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对对比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进行细致地指导。在研讨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
2.斜坡上有无植被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回顾并梳理出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
2.能够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植被对侵蚀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反思,建构科学解释;知道斜坡上有无植被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难点:控制变量完成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湿润且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覆盖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降雨器、水、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大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它们形成的原因应该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对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直接点明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直入主题。
二、探索
(一)回顾与梳理
1.学生先分析自己的活动记录,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变化?
2.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带学生回顾和梳理前面学过的知识,有利于强化他们的科学概念。
3.(教师出示第一节的5幅图片和班级记录表)教师:还记得这几幅图片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还认同当初自己的猜测吗?如果不认同,请你们说一说现在是怎样认为的。
4.学生对每一幅图中的地形地貌形成原因进行解释,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记录和完善班级大记录表。
弯曲的岩石:地震作用下岩石受到挤压。
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形成的。
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水的作用(降水)。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5.小结:通过对这5张图片的分析,我们发现火山、地震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运动,它们对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猛烈的、突然的,可以在瞬间使地形地貌发生较大的改变;风和水的作用则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这种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缓慢的、短时间内不易察觉的。我们把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板书:侵蚀)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第一课出示的5幅图片再进行解释,重新审视自己当初的猜测,修正自己的认识,结合本单元所学重建更为科学的解释。最后,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做一个小结,并给出“侵蚀”的概念。
(二)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1.探讨:侵蚀破坏了地表的岩石和沙土,形成了寸草不生的戈壁和荒芜人烟的沙漠,严重影响了那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办法来减少侵蚀对地表的影响,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呢?
2.学生讨论。
3.植树造林真的可以减少侵蚀对地表的影响吗?怎样证明你们的观点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4.设计实验。师生共同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中的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和注意事项。
不同条件: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
相同条件:同样的小山丘模型,同样的降雨量,同样的“降雨”高度。
5.教师要再次强调实验的公平性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学生需要收集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所用的器材、装置其实和“水的作用”一课差别不大,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设计两组实验,并且保证实验的公平性。
三、研讨
1.比较和交流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当雨水降落到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当雨水降落到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比较和交流两组实验所产生的径流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是土壤的天然保护屏障,植物的根系能使土地更为牢固,不易被雨水冲刷,树叶能够减小雨水冲击的力量,也能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交流实验想法。通过今天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人类的活动对加剧或减小土地受侵蚀程度有什么影响?
小结:下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在地球表面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会加剧或减小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果植树造林,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等,就会减小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果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就会加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侵蚀,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总结我们的认识
火山
地震
333057590170侵蚀 植被可以减少侵蚀
侵蚀 植被可以减少侵蚀
310197517145
风的作用
水的作用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有哪些新的认识?请记录在下面的框内。
活动目的: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记录下来。
活动手册说明:在学生填写前,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