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故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念故乡》,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作曲家生平及相关作品,激发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来演唱《念故乡》。
3、过程方法目标:设情景法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小组合作讨论的表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念故乡》
难点:感受作者浓郁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爱国、热爱故乡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PPT、钢琴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问:有哪些跟故乡有关的音乐作品或者文学作品?
音乐作品:《故乡的云》,《家乡》,《大海啊,故乡》,《乡间的小路》…..
文学作品:《静夜思》,《乡愁》,《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听:这首音乐作品是什么?
《故乡的云》
思:音乐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思念情人的思乡之情。
2、教授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故乡的歌曲“念故乡”
(1)下面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首歌曲及作者。
a、歌曲旋律出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b、作曲:德沃夏克( 1841-1904 ),捷克著名的作曲家。出生于不拉格附近的农村。他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才,因家境清贫,没有条件上学,工作多年后有了积蓄,才获得进入拉格附音乐学校学习的机会。1890年,他受聘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理论,1892年应聘赴美国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品除《自新大陆交响曲》外,还有歌剧《水仙女》、《大提琴协奏曲》、《斯拉夫曲》及声乐曲《母亲叫我的歌》等。
c、填词: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
(2)学唱歌曲
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念故乡:
a、首先请大家先聆听歌曲,同时请思考两个问题:
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二、此曲可分为几段,结构为什么?
非常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整个乐曲中有一种节奏频繁出现是哪种节奏:附点节奏,讲解如何来唱。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具体讲解。
跟琴视唱歌曲,一遍结束讲解具体存在问题。
再次演唱歌曲
分组演唱,其他组做出评价。
(3)小组讨论:为什么音乐能表现出思念、忧伤的情绪?从作品本身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旋律线、音色、力度、速度)
三、课题拓展: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旋律的出处,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
自新大陆交响曲又名第九交响曲:本曲共四个乐章,念故乡主题旋律来自其第二乐章。音乐主题是从波西米亚的民歌中提炼出来的,吸取了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音乐的特点。其中第二乐章(慢板)特殊乐器独奏一段旋律是留给人的印象最深,也是受人们喜爱,也曾由德沃夏克的学生编配歌词,题名《Going Home》,意为“还乡”。德沃夏克写的这段音乐的主要原因是他阅读了10世纪浪费罗写的长诗,诗中描绘了印第安青年爱妻饿死,而无能为力的悲惨情景令作者产生的联想与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切思念。该曲传入我国后,由我国老一辈音乐家李叔同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重新填词。
四、鉴赏乐器:
(1)听乐曲:
思考:主题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英国管,双簧管乐器的一种。又称中音双簧族乐器,即F调双簧管、中音双簧管,比双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比较含蓄内在,听起来如泣如诉。它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的情绪,,成富于诗意的表也能吹出田园风光,富有诗意的表情乐段。
(2)介绍英国管,听英国管和双簧管一段音乐,区分两种乐器
(3)简单介绍交响乐及西洋管弦乐器分类
五、课堂总结:
从古至今,乡愁是人人都会有的,只要一个人背井离乡,去远方,就会有乡愁。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这是一种人类最淳朴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同学坐在教室里,明天当我们走出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故乡还在那里,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还在那里。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相信你们都不会忘记生你养你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