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测量。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 
  f=10cm凸透镜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多媒体课件。 
?  六、教学流程 
?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测) 教学资源安排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3min) 情境一:教师手持一张精美的中央电视塔图片在教室中前后走动。 
教师问你观察到什么性质的像,是在什么情况下观察到的? 
情境二:教师让学生用另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与前一透镜竖着并排放置,同时观察图片。 
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情境三: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窗外物体)和近处的物体(书上的字)。 
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生用凸透镜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你观察到什么性质的像,是在什么情况下观察到的?” 
学生用凸透镜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打出题目 
 
观察对比 
提出问题 
(4min) 师:将上面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另外结合第二节学习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提示学生凸透镜不仅能成像,还能成各种不同情况的像。有正立的,倒立的;还有放大的和缩小的像。那么关于凸透镜成像大家想知道什么呢? 
? 
说明:师应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写在黑板上。 
? 
 学生讨论并可能提出各种问题: 
? 
1.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成放大的像?(或者: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2.什么情况成倒立的像?什么情况成正立的像?(或者:像的倒正与哪些因素有关?) 
3.成不同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 
4.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等等。 
(投影)打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的表格 
 
提出猜想 
假设 
? 
(2min) 
教师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提示:用同一只凸透镜近距离看课本上的字和远距离看屏幕上的字一样吗? 
教师:我们今天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物距的关系(焦距一定)。与焦距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并猜想:学生从中感悟到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物距和焦距都会影响到所成的像,由此完成猜想。 
学生认真听讲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 
(7min) 师介绍光具座的作用以及用法。再示范调节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在光屏上找到像;此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怎样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怎样观察虚像? (3)如何测物距和像距? 
师:在使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果移动光屏使它得到清晰的像,这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 
师:请同学们用点燃的蜡烛作为成像的物体,自行选择其它器材,制定实验计划探究凸透镜成的像的大小情况与物距的关系。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 
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并强调: 
? 
在设计实验时要明确目的,理清思路。目的是要探究成像的情况与物距是否有关,所以实验思路就是,让一发光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然后改变物距,观察像的情况;或是让一发光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比较物距。 
? 
师组织学生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估,兼顾研究其它问题,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认真听讲 
? 
   
? 
   
? 
  
? 
   
  学生小组讨论。 
? 
   
? 
   
? 
   
? 
  
 小组代表交流所选器材和实验方案。 
 
出示光具座 
课件显示: 
实验目的和实验思路。 
? 
 课件显示: 
? 
实验方案的具体内容。 
 
进行实验 
收集数据 
? 
  (12min) 教师把学生分成2大组,18小组(2人一组) 
教师给各大组焦距不同的透镜,建议学生进行实验步骤:1、观察成缩小倒立实像时的物距和像距(2组数据)。2、观察成放大倒立实像时的物距和像距(2组数据)。3、观察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的物距(没有像距)(2组数据)。4、观察成等大倒立实像时的物距和像距。5.观察不成像的物距。数据记录在学案上的表格中。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学生按教师要求动手进行操作;数据记录在学案上的表格中。 
? 
   
? 
   
?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 
? 
? 
 
课件模拟显示表格其中2组数据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5min) ?师引导学总结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的条件并板书: 
观察成的像的特点 
U>2f? 倒立缩小实像,物像异侧f? 
师引导学生分析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的条件并板书: 
? 
f2f 
?师引导学总结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的条件并板书: 
? 
师: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是虚像,怎样才能看到此时的虚像呢? 
? 
师板书:u?师引导学总结成观察成等大倒立实像时的物距和像距。观察不成像的物距并板书: 
师板书:u=2f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像异侧 v=2f;u=f时不成像 
? 
师:我们的猜想得到验证吗?与焦距是否有关?同学们的问题都得到答案吗?在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 
? 
师:大家今天都很出色,像科学家一样成功完成探究任务。(掌声鼓励) ? 
   
? 
学生讨论总结 
? 
 学生在学案上的表格上总结结论 
 学生实验并汇报: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的情况。 
? 
学生尝试观察后发现:从光屏这一侧透过透镜就能观察到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 
 生实验并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 
   
? 
   
? 
学生思考并回答。 
课件显示成像规律 
课件显示规律 
 
规律再现 
总结提高 
? 
(5min) 师:接下来我用多媒体动画再现凸透镜成像规律。 
? 
师演示“三段两点”成像的规律。 
?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能不能发现新的规律呢? 
? 
师移动动画中点燃的蜡烛从左向右逐渐靠近凸透镜。 
?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说明同学们认真做了实验,还动脑思考了,这是非常好的,学习的重点是学会思考,如果养成习惯,相信同学们学习会越来越好的。 生观察将知识内化。 
? 
? 
学生再次观察后总结出新的规律:一倍焦距处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实像与物异側倒, 
虚像与物同侧正, 
 
课件显示:Flash动画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识应用 
解决问题 
? 
(5min) 师:现在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用凸透镜近距离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是正立、放大的? 
? 
师:这时凸透镜对物体起放大作用,所以我们叫它放大镜。凸透镜大小相同时,透镜越厚,焦距越小,折光本领越强,放大倍数越大。所以通常选用焦距比较短的厚凸透镜作为放大镜。 
? 
师:有一天边喝水边看书,不小心一滴水滴到课本上,看到如屏幕所示的现象,请大家用提供的玻璃片、水和滴管动手操作并观察解释。 
?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照相机将美丽的瞬间保留下来,如果别人给你照了一张这样的相片,你满意吗? 
? 
师:那怎样才能使相片中的人像大一点如第二张相片一样。 
? 
师: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时书上的字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 
   
? 
学生小组实验,用滴管将一滴水滴到玻璃片上,然后观察玻璃片下的字。 
? 
学生回答: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当字位于它的一倍焦距以内时就能起到放大的作用。 
? 
学生:不满意,像太小了。 
? 
学生:人向前走一点。 
? 
学生:因为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课件显示: 
? 
水滴放大镜 
? 
   
? 
? 
课件显示: 
? 
两张背景相同但人像大小不同的相片。 
 课堂小结 
? 
布置作业 
(2分钟) 
师引导学生从三个维度回顾这节课的收获。 
? 
师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代表积极发言,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课件显示作业 
八、板书设计 
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u>2f f2、f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3、u 4、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5、u=f 不成像 
二、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側倒,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附学案表 
透镜焦距f=_____cm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u/cm 
 
 实虚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u>f 
 
 
 
 
2f>u>f 
 
 
 
 
u 
 
 
 
u 
 
 
 
u =2f 
 
 
 
 
u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