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题AB卷(含答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测试题AB卷(含答案)[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0-30 18:06:00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A卷)
(100分钟,共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15分)
1.给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曾益其所不能( ) 守圉有余( )
公输盘诎( ) 禽滑厘等( )
2.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3分)
困于心衡于虑(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亲戚畔之( )
3.默写。(4分)
(1)《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中心观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本单元课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公输盘是鲁国人,能造奇巧的器械。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作“公输班”或“公输般”,民间称他鲁班。
B.墨子、孟子都是属于儒家学派。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通过对中心论点的论述,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D.《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④公输盘不说。?
⑤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⑥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⑦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⑧公输盘服。?
⑨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⑩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11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12公输盘曰:“诺。”
6.解释加点的字词。(3分)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
(2)子墨子起,再拜 ( )
(3)吾义固不杀人 ( )
(4)夫子何命焉为 ( )
(5)不可谓知类 ( )
(6)胡不见我于王? ( )
7.第①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程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献十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每小题3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 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更加) 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振作)
12.给下列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3.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
14.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
15.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1分)
读书以养心
念 轩?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心。没有书的日子会使人心灵蒙尘,渐渐消蚀的读书热情会使心灵的肌肤起皱。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总有疲倦的时候,此时书便是心灵最好的栖息之所。?
如今媒体众多,比如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互联网等等。相比之下,书籍的那一分独有的沉静、深远和幽雅,最让人难以割舍。繁忙的工作之余,捧一本书,或坐于书房,或行于户外,无声的书籍均能给你一分闲情逸致,你可深入,也可浅出,在无声中聆听美好的旋律,在无画中观赏美妙的图景。?
苏轼曰:“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书籍是人类漫长生活的积淀,它能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多、精神的享受,还在于感情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书籍又是一个磁场,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心灵的罗盘都会在这里发生强烈的感应。我们从《论语》中学到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感受历史的严肃,从鲁迅那里学得醒世哲理,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那里学得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文字也是有个性的。譬如周作人的清淡平和,许地山的睿智自然,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清雅飘逸,钟敬文的清朗绝俗;又譬如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川端康成的精美……读书不仅要择书而读,更要择人而读。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方式、创作意图。真正会读书的人,会着力挖掘作者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以求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一部好书就是尘世的一盏明灯,它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读书是高尚而神圣的,它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可以让人活出人生的一大境界。试想,在万籁俱静的夜晚,排除杂念,或半倚床侧,或微伏案边,捧书入静,不也是一种最美的享受吗?
(选自《读写月报》2004年第4期)
16.找出文中具体说明“养心”含义的句子。(2分)
17.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及上下文的意思,说说第一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8.请仿照文中画线句式,再举一个你所了解的作家的例子,并补充其相关的材料证明“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方式、创作意图”。(5分)
三、作文(40分)
19.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和事、情和景。如养育我们的父母,谆谆教诲的老师,团结友爱的同学,祥和安宁的生活、自然、学习环境,有时候,意外、磨难、不幸因激发了我们向上的动力也让我们心存感激……可以说,懂得感谢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也是现代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素质。请你以“ 感谢”或者“感谢 ”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先将题目填写完整。如前一空可填“懂得”“学会”等等,后一空可填“父母”“学校”“富民政策”等等。②认真阅读作文提示,选好角度。③字数在600字以上。
附:参考答案
一、1.zēnɡ yù qū ɡǔ
2.“衡”通“横”“拂”通“弼”“乡”通“向”“畔”通“叛”
3.(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B
5.B
二、(一)6.(1)动身
(2)起身
(3)讲道义
(4)表疑问
(5)明白事理
(6)仁爱
7.行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体现了:“讲和平仁爱”的精神。
8.阻止攻打宋国。
9.(1)杀死不足的人民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
(2)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
10.仁义。先是请公输盘帮他杀人,然后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自相矛盾的话,从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道义上驳得公输盘哑口无言。
(二)11.B
1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3.人恒过然后能改。
14.生于忧患
15.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三)16.(书籍)在于感情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心灵的罗盘会发生强烈的感应。或:(书籍)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可以让人活出人生的一大境界。(2分,任选一处,意对即可)
17.蒙尘:指不能拥有高尚、圣洁的精神境界;驰骛:指一心向往、追求外在的东西,忙碌、奔波于琐碎的事务中。(4分,每个词语2分。意对即可,如只解释字面意思不得分)
18.如:鲁迅的犀利(尖锐)。例如:《孔乙己》一文通过塑造孔乙己这一形象,尖锐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再如:朱自清的真挚朴实;欧·亨利的诙谐幽默等。(4分。句式一致,能概括文字个性得1分,所概括文字个性与作家、作品相符合1分;补充材料与所概括的文字个性一致1分,能涉及材料所表现的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或创作意图等1分)
三、19.略第五单元(B卷)
(100分钟,共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发展性评语:
一、积累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是( )
A.对称(chènɡ) 绽放(zhàn) 潜滋暗长(qián)
B.袭击(xí) 斟酌(zhēn) 深恶痛疾(wù)
C.教诲(huì) 模样(mó) 不屑置辩(xiāo)
D.赔偿(shǎnɡ) 提防(tí) 人迹罕至(hǎn)
2.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3.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义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4.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5.《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8.简答题。
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5分)
9.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子墨子解带为城。 子: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4)公输盘诎。 诎: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1)吾知所以距子矣。
(2)虽杀臣,不能绝也。
12.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 、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3分)
13.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6分)
人贵敢说“吾不如”
李隆汉?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4.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举例说说吗?(4分)
16.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3分)
17.文中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18.阅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自弃”有无区别?(4分)
三、作文(40分)
19.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附:参考答案
一、1.B 2.D 3.C 4.A
5.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一)6.(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2)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乡”通“向”,从前。
(4)停止,放弃。
7.(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4)(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8.道理 举例 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
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9.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是孟子有哲理的名言均可。)
(二)10.(1)子:夫子,先生,老师。
(2)圉:通“御”,抵抗。
(3)寇:入侵。
(4)屈服。
11.(1)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12.攻械尽 守圉有余 诎(公输盘诎)
13.略
(三)14.贵敢说“吾不如”。
15.例论证,如:子贡、刘邦、顾炎武、瞿秋白等敢说“吾不如”,谦虚好学,最后都有所建树;道理论证。
16.引出论题。为行文作铺垫,承接上文,领起下文。
17.能调换,这几段的事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18.人不可能是全能的,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且用一种平衡的心态去欣赏别人,这是一种品格修养上的境界。不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的盲目竞争,是不足取的。(个性化阅读,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三、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