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1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1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21: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认识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并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感知平均分的特点。
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为一份”地分的过程和结果,自主地形成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累平均分的经验。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制定依据:
教材简解:教材中提供了很多直观、操作性强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学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学好“平均分”这部分内容,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手动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和含义。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平均分”的直接感受和体会,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积累感性经验。
对于学生而言,“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和学具:
  
小棒、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出示问题,小组活动,认识平均分
(1)材料感知
师:秋天到了,
阳光明媚,满上遍野的果子都熟了,
有粉扑扑的桃,黄澄澄的梨,紫色的葡萄,和红通通的柿子。真是看得人直流口水啊。
这天啊,猴妈妈领着几只小猴到山里采野桃,它爬到树上摘了6个大甜桃。然后说:我要把6个桃子任意放在两个盘子中,可以怎么分呢?小猴宝宝们都在抓耳饶腮地想着,哪位小朋友可以帮帮它们呢?
有哪些分法,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来分一分?
分好后,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自主活动,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有利于进行教学的信息
资源反馈。
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生1:“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生2:“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生3:“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2)比较沟通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
学生说一说。 
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
  
生: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猴子分桃的童话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并通过对几种不同分法的结果对比,感知平均分的特点。
(3)聚焦这一类,认识平均分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师:那哪位小朋友可以总结一下什么叫平均分呢?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还可以把6个桃子怎么样平均分呢?
学生交流,汇报。
(4)用平均分表达分的结果
师:你可以用“平均分”表达每种分法的结果吗?
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练习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点名回答
师:为什么这些是平均分?这些不是平均分?
(点名回答) 
师:你能想办法让胡萝卜也平均分吗?
(指着不是平均分的)  
生:第一份拿走一个或者第二份添一个。
【设计意图】在对每份同样多的分析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体会份数不同,但只要是每份同样多,那就都是平均分。分法多样,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在此处,对照学生们的数学语言的表达也做了强化练习。
?
2、实践操作,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1)师:猴妈妈,又来到了这个桃园,看现在摘了几个桃子?(8个),猴妈妈现在要分给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小朋友呢???想一想,你可以帮助小猴,分一分吗?
(2)现在请小朋友在书上画一画或者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来分一分。然后把你的结果在你的小组和大家交流一下哦!
(3)汇报
生1: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师:你怎么做的,请你到前面展示一下你的做法。
(用实物代替)  
生2:我是每2个圈1份,圈出4份。
  
师:哪位小朋友可以用平均分表达分的结果呢?大声把你的答案完整地读出来!
  
生:有8个桃,每个人分2个,可以分给4人
(4)总结指出:8个桃子“每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的方法也是“平均分”??????????
师:那么8个桃子,还可以每几个为一份,平均分成几份呢?(引导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通过动手操作与汇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总结
小结: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特点,并自主总结出什么是平均分,怎么样进行平均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4、
巩固练习
(1)、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12很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可以怎样分?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
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好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
)个为一份,平均分成()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总结,请学生上台演示。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
师:观察每次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第一
次每(2)根一份,结果分成(6)份;
第二次每(3)根一份,结果分成
(4
)份;
第三次每(4)根
一份,结果分成(3)份。
师: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
总结:每份分的根数越多,分的分数就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的根数越多。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基本题与提高题的练习,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总评:本节课主要以分实物分一分和圈一圈的过程为主线,让学生用较多的时间去体验,经历,感悟“平均分”,理解“平均分”,逐渐完成教学目标。课的开始,从分桃子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法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整节课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进通过动手操作,体会怎样进行平均分的过程,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板书: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每(
)个一份地分,分成了(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