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16 17: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的能向内能转化的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了解汽油机的结构及其工作过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初步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竖立开发新能源的积极观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认识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2)难点: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和其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
铁丝少许、空气压缩引火仪、电子式火花发生器、塑料盒、酒精、汽油机模型等。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1、复习
提问:前几节课学习了用哪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2、合作探究
(1)小组活动:提供一根铁丝,让学生思考有哪些方法能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并加以归类。
提问:有些方法可以归入热传递方式,还有的一些使物体的内能增大的方法可以归入哪一种方式呢?
教师点拨:弯折、摩擦铁丝,是对铁丝做了功,使铁丝的内能增大。
二、新课传授
(一)、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1、【演示实验】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厚部玻璃桶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
思考:(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管内空气内能如何变化,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棉花燃烧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了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到达了棉花着火点。
总结:在上述活动中,是通过对物体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增大。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如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会升高;划火柴时,火柴头部温度升高,到达红磷着火点,火柴就燃烧起来了等等)
2、提问:如果物体对外做功,会发生什么现象?内能如何变化?
【演示实验】课本图12-32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思考:1、考到了什么现象?
2、盖子为什么会飞出去?获得了什么能量?
3、此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上述过程: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归纳:
1、有几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它们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2、能否根据物体内能的变化判断该变化是由做功还是热传递导致的?
(二)热机
1、【思考】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一实验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介绍热机及其原理:
热机就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类机械。如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出示汽油机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汽油机的构造。让学生认真看书p51内容自学并思考。
利用汽油机模型演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四个冲程。
引导学生讲解各个冲程的工作过程及其原理,并回答问题: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含哪几个冲程?
各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情况如何?
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几次?飞轮转几圈?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多少次?对外输出动力的哪个冲程?
吸气、压缩、排气冲程是依靠什么完成的?
压缩冲程与做功冲程中能量如何转化,与前面哪个实验情况类似?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三)、课堂小结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他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3)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热机:
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主要构造:(略)
工作过程:1个工作循环---4个冲程—转2圈---对外做功1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综合性比较强。通过几个实验很好地展示了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后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归纳出结论,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