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22:2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四则运算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概括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青藏铁路吗?它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青藏铁路)
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进青藏铁路。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
(一)展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想:这道例题与前面的导入题有什么关系呢?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是西宁到拉萨铁路长的第一部分,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是西宁到拉萨铁路长的第二部分,那么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就应该把这两个部分加起来。
那么根据上述线段图可列式为:814+1142=?
竖式为:
那么在这个算式中的几个数据分别是什么呢?
814和1142是加数,1956是和。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二)展示例1(2)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分析例题。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而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只是西宁到拉萨铁路长的一部分,那么问题中的“格尔木到拉萨”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的另一部分,所以只需用全长减去已知的部分就是要求的部分。
2.学生展示答案。
3.总结答案。
根据线段图可列式:1956-814=1142(千米)
4.根据例1(2)请同学们完成例1(3)。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根据线段图可列式为:1956-1142=814(千米)
5.那么在例1(2)、(3)中出现的几个数据分别是什么呢?
(1)学生讨论。
(2)学生展示。
(3)师生总结。
在例1(2)中1956是被减数,814是减数,1142是差。
在例1(3)中1956是被减数,1142是减数,814是差。
所以可以得出最后结论:被减数-减数=差。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的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加数=和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2.对“做一做”进行验算。
五、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814+1142=1956  1956-814=1142
          1956-1142=814
验证:1956-814=1142 814+1142=1956
发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后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从书上的例题出发,一步步深入主题,能够自己逐步推导出加、减法的相关要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由始至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小组交流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从加法的意义过渡到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