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和车吗?(坐过)
师:坐船(车)中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付船(车)费、每条(辆)船(车)上能坐的人数、交通规则等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坐船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多媒体展示“租船”情境图(教材第10页例5):我们一共有32人,乘船去游湖,租一条小船需要24元,租一条大船需要30元,已知大船限乘6人,小船限乘4人。那么怎样租船最省钱?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教学预设,课堂生成。
师:一共有32人,要租船游玩,小船和大船的租金不一样。问题是怎样租船最省钱。
2.分析与解答。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1:可以算算每种船平均每个人要多少钱,再选择。
预设2:可以都租小船或都租大船试一试,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然后再调整。
(2)师: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算一算。
(3)用数据说话,再次分享自己的想法。
预设1:小船和大船的租金不一样。小船租金是24元,大船租金是30元。(不错,我们租船就得考虑租金。)
预设2:大船每人应付30÷6=5(元),小船每人应付24÷4=6(元),6>5,所以租大船更便宜。(有理有据,思维能力强。)
预设3:32÷6=5(条)……2(人),全部租大船需要5条大船,2个人无座,因此需要5条大船,1条小船。
预设4:租5条大船,1条小船:30×5+24×1=174(元)。
(4)师:大家想的都是这种方案吗?请问:租5条大船,1条小船,所有的船都坐满了吗?
没有坐满,小船上会空出2个座位。
(5)优化租船方案。
师: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调整租船方案。
①没坐人的2个座位也算了钱,应该不空座位更省钱。
②把小船上的2人和1条大船上的6人合起来,这8个人租2条小船。
③把一条大船上的2人移到小船上,把小船坐满,然后把那条大船换成小船。
④大船少租1条,小船再增加1条,也就是租4条大船,2条小船。
⑤租4条大船,2条小船:30×4+24×2=168(元)。
师:对比结果发现,不空座位,调整大船和小船的数量,还可以省钱。(板书解题过程)
阅读理解,分析解答。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引导,让学生逐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回顾与反思。
(1)师: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呢?
①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就尽量多租那种船。
②租的船上没有空座位,比较省钱。
③先找出一种租船方案,然后再调整。
(2)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租船问题的策略。
解析租船问题的策略:
①根据船的租金及限乘人数,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更便宜。
②假设所有人都乘坐租金便宜的船,如果正好坐满且无空座,那么这种租法最省钱;如果没坐满,就再调整,调整时要做到尽量让船坐满。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妈妈要买橙汁,甲、乙两家超市正在做活动,甲超市买10瓶送一瓶,乙超市买满10瓶,每瓶便宜2元,已知每瓶橙汁12元,妈妈有120元钱,在哪家超市买便宜呢?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2.判断并改错。
155-34+46 240÷40×3
=155-80 = 240÷120
=75 = 2
四、课堂小结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租船问题
【教后思考】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性知识课。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各种数学活动贯穿始终,在各种方案的比较分析中,认识最佳方案选取的技巧以及该知识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练习题呈现了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最佳方案的获取就在自己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