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
《15.1.1从分数到分式》教学设计
《15.1.1从分数到分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分数到分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它以分数知识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本节课的学习是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类比、抽象出分式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整式扩充到有理式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分式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及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的概念及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探究法,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值为0。
【板书设计】
15.1.1从分数到分式
1、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
则式子
叫做分式。
整式
有理式
分式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值不为0。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值为0。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课前热身
1、在小学我们把形如:
的数叫做
,分数中的分母
(能、不能)为0。
2、含有
或
乘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几个
的和叫做多项式。
3、我们把
和
统称为整式。
二、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大家一起“分”蛋糕,根据老师的描述列出代数式。
引出课题。
三、合作交流
新知探究
(一)形成概念
1、同学们列的这些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2、这些“新一类”的代数式与分数比较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它们的分母都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共同归纳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式子
就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4、分式和整式都属于有理式。
5、趁热打铁
下列各式是否为分式?为什么?比一比,谁最快。
(二)探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1、已知分式,任意选一个数字,代入求值!
(1)、感受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
(2)、思考:我们知道,要使分数有意义,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要使分式有意义,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要使分式无意义,分式中的分母又应满足什么条件?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的值不能为0。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的值为0。
即:分式
有意义
B≠0
分式
无意义
B=0
3、例题讲解
已知分式
(1)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2)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解:要使
有意义,则需满足分母X+10≠0,即:
X≠-10
要使
无意义,则需满足分母X+10=0,即:
X=-10
4、跟踪训练
按要求填空
(1)当x
时,分式
有意义.
(2)当x
时,分式
有意义。
(3)当b
时,分式
无意义。
(4)当x、y满足
时,分式
无意义。
四、回归课本
1、
快速浏览课本,还有那些疑惑?能完成课后练习吗?
2、完成课本练习。
五、收获与反思
谈谈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1、课本133页习题15.1第2、3题。
2、思考:要使分式的值为零,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应分别满足什么条件?
【教学反思】
课赛已经结束,静下心来回味一下,我觉得磨课过程让我收获颇多,很感激有那么多人的陪伴和指导,也让我认识到教学比赛不仅仅是比个人的教学能力,更是比教研组团队的智慧。课赛时听了其他学校教师的课,也认真找了和他们的差距。又很多是急需我努力学习改进的,比如普通话、课堂练习难度的把握、课堂驾驭能力。我觉得要上一节成功的课,首先,构思要巧妙,设计要合理新颖。多向别人讨教,优化教学设计;第二,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问题的设置很关键;第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爱上课堂;第四,应该多注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