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6 08: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
1.在官渡之战中,
曹操战胜袁绍的原因不包括(
)

A.
使用了正确的计谋
B.
曹操三顾茅庐
C.
“挟天子以令诸侯”
D.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决定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结果的最直接因素是(
)。
A.
政治措施
B.
经济后盾
C.
人民支持
D.
军事战术
3.曹操身为一代枭雄,
历经百战,
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
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善战,
曹操兵少羸弱?
?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
④曹操军不习水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项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
A.
把汉献帝接到许
B.
招揽人才
C.
发动官渡之战
D.
实行屯田
5.魏国的建立者是(
)。
A.
曹操
B.
曹丕
C.
刘备
D.
孙权
6.“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曹操的这首《蒿里行》描绘的是什么时期的场景?(
)。
A.
春秋战国
B.
秦朝末年
C.
西汉末年
D.
东汉末年
7.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分立时期,但中华民族也在进一步趋向融合。有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正确的是(?
?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赤壁之战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③曹操和孙权分别在洛阳和建业建立了魏国、吴国
④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国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9.三国时期,
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
黄岩岛
B.
钓鱼岛
C.
台湾
D.
海南
10.三国时期,孙权曾派一位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关系,这位将军是()
A.
卫温
B.
黄盖
C.
张骞
D.
班超
11.下列古代著名战役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漠北战役??
④赤壁之战??
⑤官渡之战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⑤④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①④⑤③
二、材料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
定南蛮,
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
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
今曹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陈寿《隆中对》
材料一所赞颂的人是谁?“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是给谁提的什么建议?该建议是否正确?
请用史实说明。
2.材料一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政、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俱,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材料二
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
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一中内容是后人对哪次战役的评述?这次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战役前的情景?“奉天子以令不臣”中的“天子”指的是谁?此战役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曹操为什么在材料一反映的战役中以少胜多,而在材料二反映的战役中却以多败少呢?
材料三中“壮心”指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BDDAB
6—10
DAACA
11
B
二、材料题
1.(1)诸葛亮。“东和北拒”是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军。
(2)刘备;联孙抗曹。正确。因为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1)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汉献帝;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民心一统,军心牢固,而袁绍军则是骄傲轻敌,根本听不进谋士的正确意见,正所谓骄兵必败!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的部队由于从北方迁途到南方,水土不服,引发了一阵瘟疫之风,再加之不习水战,战术失误等因素,所以才输给了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孙刘联军。
(4)统一全国;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