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预习作业(4份打包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预习作业(4份打包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6 16:42:58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
4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争讼(
)
锵然(
)
神龛(
)
皎洁(
)
怅惘(
)
褪色(
)
幽悄(
)
熙熙然(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领yù(
)
马前zú(
)
wò(
)旋
静mù(
)
点zhuì(
)
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斡旋:
(2)怅惘:
(3)
:为人处世的道理。
(4)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4.文学常识填空。
吴伯箫,原名__________,山东莱芜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代表作主要有《__________》《烟尘集》等。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以“灯笼”为题,有何作用?
(2)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参考答案
1.sòng
qiāng
kān
jiǎo
wǎng
tuì
qiǎo

2.域




3.(1)调停,调解。
(2)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3)人情世故
(4)点缀
4.熙成
北极星
5.(1)在结构上,灯笼是本文的行文线索,文中的内容都是由灯笼引发的想象和联想。在内容上,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有亲情、有温情、有历史沧桑,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2)①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对作者的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
3
安塞腰鼓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瞳仁(
)
骤雨(
)
闭塞(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蓦然(
)
冗杂(
)
战栗(
)
烧灼(
)
戛然而止(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ín(
)漓
飞jiàn(
)
急cù(
)
tián(
)静
严jùn(
)
大chè(
)大悟
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晦暗:
(2)羁绊:
(3)大彻大悟:
(4)戛然而止:
(5)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6)
:安静;宁静。
4.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参考答案
1.tóng
zhòu

kàng
huì


rǒng

zhuó
jiá
2.淋





3.(1)昏暗。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2)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3)彻底觉悟或醒悟。
(4)声音突然中止。
(5)叹为观止
(6)恬静
4.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有多种见解: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声表现出来。②表达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的力量。③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④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自我,“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
2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炕(
)
窑(
)
眼眶(
)
白羊肚(
)
柳林铺(
)
登时(
)
糜子(
)
1.kàng
yáo
kuàng


dēng
méi
2.梢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树shāo(
)
油mó
(
)
chì膀(
)
羊gāo
(
)
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心窝:
(2)登时:
(3)糜子:
(4)
:形容很白。
(5)
:公认为值得尊敬和称赞的;荣誉。
4.填空。
《回延安》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文学剧本__________
(与丁毅等人合作)。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诗的第一部分是如何表现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2)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的,还有表颜色的。请你从诗中找出来并加以分类。
(3)诗歌第三部分是如何描写诗人和亲人欢聚的热闹场面的?
参考答案
1.mǎng
Yán
jié
xīng
2.旌

3.(1)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指内心,心里。
(2)立刻。
(3)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4)白生生
(5)糜子
4.贺敬之
白毛女
5(1)诗人离开延安已10年,日日夜夜都想念它。现在回来看望它,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诗人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其激动的心情,展示出诗人心潮翻腾、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诗人对延安深沉的爱和眷恋。
(2)①表事物的:树根根、羊羔羔。②表数量的: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辈辈。③表情态的:紧紧儿、飘飘、团团、高高地、滚滚。④表颜色的:白生生。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3)首先,诗歌第三部分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延安乡亲之间真挚的感情。写亲人欢聚的场面,选取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既亲切又真实地描写出延安人民争先恐后看望诗人的情景。其次,诗歌描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最后,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由延安说到全中国,又由十年前说到今天,表现了延安人民欢喜激动的心情。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
1.社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偏僻(
)
熬夜(
)
蕴藻(
)
吁气(
)
欺侮(
)
凫水(
)
归省(
)
行辈(
)
潺潺(
)
踊跃(
)
屹立(
)
皎洁(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uó鼓(
)
朦lóng(
)
家juàn
(
)
纠gé
(
)
宽wèi
(
)
dài慢(
)
cuān(
)掇
mí(
)散
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归省:
(2)絮叨:
(3)弥散:
(4)屹立:
(5)
:(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6)
:跳跃;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4.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__________》,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第1段中,作者介绍平桥村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2)“我”看社戏之前的波折有哪些?写这些波折有什么作用?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戏台的?
参考答案
1.pì
áo
yùn



xǐng
háng
chán
yǒng
yì
jiǎo
2.锣







3.(1)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2)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3)(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外扩散。
(4)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5)皎洁
(6)踊跃
4.鲁迅
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狂人日记
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5.(1)平桥村是一个“极偏僻”的“小村庄”,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片乐土,可见“我”平时的生活是十分单调、枯燥的。同时,“离海边不远”“临河”为下文写钓虾、凫水做必要的环境铺垫。
(2)“我”看社戏前遇到了三重波折:一是早上就叫不到船;二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三是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这一波三折,在渲染“我”盼望看社戏的急切心情的同时,也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更具可读性。
(3)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由整体印象到局部细节的顺序描写戏台的。先从远处写月夜中露天戏台的朦胧美,仿若“仙境”。“红红绿绿的动”既与对“仙境”的描写相契合,又说明“我们”离戏台更近了一些。船与戏台的距离近了,所以台上人物的容貌、服饰、演唱动作都能看得清楚,描写十分细腻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