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提优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古诗词阅读。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村子四周环绕着绿树,村外青山横斜。打开窗户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畅饮,谈论着庄稼的生长情况。等到重阳节登高的那一天,我还要来与朋友观赏菊花。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邀我至田家 邀:邀请。
B.开轩面场圃 场圃:菜园。
C.把酒话桑麻 把:将、用。
D.待到重阳日 重阳日:第二天。
(2)重阳节是农历________,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_、插茱萸、赏菊花等活动。
(3)诗人朋友所居村子的周边是________,村外是________。朋友邀诗人至家中做客,朋友在家中准备了________和________。诗人受到朋友的款待,并希望“________,________”。(用诗中词句填空)
(4)下列诗句中描写重阳节的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B.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C.凭轩聊一望,春色几芬菲。
2.课外阅读。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 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1)“津津有味”的意思是________。
仿写词语(AAB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说到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具有________的好习惯。
(3)什么是“填红蒙字”?请在文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少年毛泽东是怎样发奋读书的?
4.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只木船先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起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过河岸,盯着挂在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
??? 不几天,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什么送给乘客。”?
? ??大家坐船的问题争论起来。有的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种时候,我们怎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有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1)辨字组词。?
岸________??货________??掠________??概________????
崖________??贷________??凉________??慨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蹂躏:________
(3)陈毅为什么皱起了眉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会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 ? ? ? ? ? ? ? ? ? ? ? ? ? ? 周总理的睡衣
??????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稳 安详)_____地坐在沙发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熟悉)_____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_____(湿润潮湿)了。
??????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剪刀、线团、布头和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1)选择正确的词语。
安稳 安详________地坐在沙发上
左手在熟练 熟悉________地打结
眼睛________湿润 潮湿了
(2)这位护士捧着睡衣,为什么流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你一定深有感触。把你的感触写下来,读给大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下面词写句子:
是……是……还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931年9月,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迫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刚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写上:“我是中国人!”他把木牌挂在胸前,让每个人都能看到。
(1)关注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用简洁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的品质。
(3)吉鸿昌为什么在胸前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徐悲鸿的故事
???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1919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散发着酒气的外国洋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 ?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 ?那好 ?我代表我的祖国 ?你代表你的国家 ?我们来比比 ?等学习结业 ?看看到底谁是人才 ?谁是蠢材。”
??? 从此,徐悲鸿学习得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时,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对未来的信心。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中做客,在他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作辅导。
???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________??? 喜欢——________??? 恶毒——________
(2)写出第四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第二自然段末的句子加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歌中鸟儿歌唱土地、________、________和黎明,其中“土地”象征________,“黎明”象征着___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破折号表示________。
(3)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________
②诗歌用“嘶哑”来形容鸟的喉咙,让人体味到其中经历的坎坷和辛酸。________
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我”指鸟。________
(4)诗歌中写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种诗歌流露了作者怎样一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课内阅读。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________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仿________(拂? 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 末)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写出文中的括号里正确的汉字。
(2)在文中横线上选择正确的关联词。________
A.只要……就……
B.无论……都……
C.如果……就……
(3)找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再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
(4)仿照第二小节的格式,续写句子。
追寻,追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们中国人的后代一直追寻着延安精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A
(2)九月初九;登高;喝菊花酒
(3)绿树;青山;鸡;黍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A
2. (1)某种温暖关怀
(2)D
3. (1)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念念不忘;滔滔不绝;耿耿于怀
(2)边读书边思考
(3)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毛泽东少年时候发奋读书的故事。
(5)少年毛泽东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刻苦练字,在劳动的时候,仍然不忘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4. (1)海岸;悬崖;货物;贷款;掠过;凉爽;概括;感慨
(2)践踏,摧残。 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欺负侮辱。
(3)因为陈毅看见在中国的码头上停着挂有外国旗子的军舰,美丽的祖国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
5. (1)安详;熟练;湿润
(2)护士被周总理和邓妈妈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打动了。
(3)身为国家领导人,周总理时刻以平凡人的标准约束自己,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他时刻想着祖国和人民,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唯独没有他自己。总理的勤奋、豁达、无私、无畏,怎不令人深深折服?我们会以周总理为楷模,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祖国。
(4)妈妈是我们第一任老师,是最爱我们的人,还是世上最伟大的人。
6. (1)吉鸿昌将军是一名爱国人士,因为受到帝国主义者的歧视,他在胸前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维护国家尊严。
(2)语言;热爱祖国、有气节
(3)吉鸿昌通过木牌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的尊严,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心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7. (1)刚强;喜爱;狠毒
(2)徐悲鸿更加勤奋学习,一位法国著名画家深受感动,给徐悲鸿做辅导。
(3), ? , , , 。 ,
(4)本文写徐悲鸿在巴黎留学时向瞧不起中国的洋学生挑战,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最终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使那个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8. (1)河流;风;当时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2)语意未尽;转折
(3)正确;正确;错误
(4)这句话表明作者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9. (1)佛;未
(2)C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4)追寻坚持,追寻自己的梦想。追寻时间,追寻光阴的脚步。
(5)团结同学、助人为乐、节约粮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