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6 20:0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________。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诗歌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E.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F.“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云。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 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找出两个语段的中心句,这两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都是________。
(2)画横线的部分采用了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展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幅画面。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黄昏时分的动人景色。
(3)第二自然段描绘了冬天早晨的美,这美体现在________等景物中,作者看到这样的景物时心情很________(从该段中找出一个形容心情的词语)。
(4)“落雪的早晨当然美”,想象落雪的早晨的美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点段落品析。
???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分别写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动态 B.静态 C.心理
(3)在作者眼里,冬天的美在于________。
(4)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
A.时间 B.空间 C.逻辑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假 ?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划去错误的字或读音。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运用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特点。(?? )
A.动态 B.静态
6.重点段落品析。
???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趣----________ ????粗糙----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亮饱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B.月亮不见了,奶奶让大家去寻找。
C.天阴了,月亮才不见了。
(3)通过阅读选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我明白了________,它是人们对________。
答案
1. (1)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次韵律之优美。
(2)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2. (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4)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6)C
3. (1)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总分结构
(2)动态;乌鸦归巢;大雁高飞
(3)落雪、白霜、炭火;闲逸
(4)雪纷纷扬扬,世界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白净的雪上有一片片“枫叶”,那是早起的鸟儿的脚印。人们走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4. (1)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
(2)A
(3)闲适的心情
(4)A,B,C
5. (1)假;xìng
(2)鸟儿很多。
(3)A
6. (1)兴致;粗劣
(2)A
(3)月亮无处不在,它在每个人的心里;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