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专项训练:句型 (含答案)
一、21《古诗三首》(共6题;共48分)
1.补全古诗,再完成练习。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
(3)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通过“________”写出了边寒战争时间的久远,通过“________”写出了边塞与中原的距离远。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借“龙城飞将”表达了自己强烈渴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定边塞战争的美好心愿
B.诗人开篇通过环境描写,勾勒出了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画面
C.诗的后两句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战争消极的思想
D.本诗与《凉州词》都是写边塞的诗,不同的是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国无良将的感叹,面《凉州词》主要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 大妙笔生花
2.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___________而写___________,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3.古诗文阅读。并完成练习。
夏日绝句
[宋] _____
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
至今思项羽,__________。
(1)我会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借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扩句
①我们走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远方有条彩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缩句
①列车山谷奔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共11题;共64分)
7.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
(1)“谁知中国刑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的意思是(??? )。
A.谁也不知道中国刑警为什么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B.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国刑警不去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是(??? )。
A.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敢怎么样。
B.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3)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 )。
A.有志气的人要效仿周恩来先生。
B.周恩来先生应当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4)“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8.选一选。
(1)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题目的特点是( ???)。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
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直接原因是( ???)
A.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B.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9.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引起事故;闹事。)
B.?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向左右两边看)
C.?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振作)
10.下列对于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
B.?课文写了“洋人欺负妇女,周恩来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周恩来立志”两件事。
C.?随着事情的发展,周恩来感情的变化是:疑惑、气愤、立志。
D.?谈论读书的目的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更能体会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11.句子训练营。
(1)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变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缩句
(1)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中国的土地。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得意洋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抱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铿锵有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加工厂。
①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怎么会生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①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②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我发现语气比较强烈的是第________句。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中国天眼”超级望远镜的诞生,是人类探索外太空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3.《梅兰芳蓄须》
18.下面哪个词语不适合用来形客梅兰芳?( ???)
A.?孤芳自赏?????? ???B.?深明大义?????? ????C.?德艺双馨?????? ???D.?闻名世界
19.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都…… ???宁可……也…… ???只要……就……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有的说,________签订演出合同,________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________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________拒绝了。他________卖房度日,________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20.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划线的词语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________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________高兴地向大家宣布________胜利了________我该登台演出了________(在句子的横线上加标点)
四、24.《延安,我把你追寻》
2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课文第三小节用“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破旧的茅屋”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表达作者对过去苦日子的怀念。 ( )
(2)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
22.课文理解。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诗中画横线的诗句运用了反问的________手法,画波浪线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两小节诗写的是________。
(3)追寻延安,就是追寻________。
2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量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________
(2)追寻信念,遍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________
24.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追寻延安。(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课内阅读。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________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仿________(拂? 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 末)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写出文中的括号里正确的汉字。
(2)在文中横线上选择正确的关联词。________
A.只要……就……
B.无论……都……
C.如果……就……
(3)找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再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
(4)仿照第二小节的格式,续写句子。
追寻,追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中国人的后代一直追寻着延安精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21《古诗三首》
1. (1)万里长征人未还;不教胡马度阴山
(2)只要有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军队越过阴山。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C
2. (1)A
(2)A
(3)A
(4)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5)
3. (1)李清照|死亦为鬼雄|不肯过江东
(2)项羽"楚汉之争”;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 ①我慢慢地向你走过来。②看远方有条美丽彩虹。
5. ①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②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6. ①列车奔驰。②小蜜蜂飞来飞去。
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7. (1)B
(2)B
(3)A
(4)A
8. (1)C
(2)B
9. C
10. B
11. (1)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2)洋人的汽车把这个妇女的亲人轧死了。
12. (1)行走的是外国人和巡警。
(2)话语博得了喝彩。????
13. (1)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2)在外国租界里、谁能敢怎么样呢?
14. (1)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土地。
(2)在外国租界里,没人敢怎样。
15. ①今天,老师奖励了我一个星星,我得意洋洋的回家了。②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③北岛的诗,总是那么铿锵有力。
16. ①话语博得喝彩。②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③我不会生气。
17. (1)①;“中国天眼”超级望远镜的诞生,难道不是人类探索外太空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吗?
(2)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更加无理取闹了。
三、23.《梅兰芳蓄须》
18. A
19. 只要;就;无论;都;宁可;也
20. (1)我宁可走路去上学,也不愿挤公交车,车上人太多啦。
(2),;,;:“;,;!”
四、24.《延安,我把你追寻》
21. (1)错误
(2)正确
22. (1)反问;排比
(2)这两小节诗写的是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3)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23. (1)反问
(2)排比
24. (1)我们告别茅屋。
(2)我追寻延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3)没有了灵魂,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了。
25. (1)佛;未
(2)C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4)追寻坚持,追寻自己的梦想。追寻时间,追寻光阴的脚步。
(5)团结同学、助人为乐、节约粮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