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语文园地
一、下面关于“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关注文章的题目。
B.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C.先弄清每件事讲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
ABC
二、将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忠(
)国 (
)(
)不阿
铁面(
)(
)
(
)死如(
)
秉公(
)(
)
(
)(
)无畏
1.刘胡兰在刑场上大义凛然,(
),最后壮烈牺牲。
2.他从小就立志要效法岳飞(
),因此投身军旅。
3.爷爷一生(
),最瞧不起那些阿谀逢迎的人。
精
报
刚
正
无
私
视
归
执
法
英
勇
视死如归
精忠报国
刚正不阿
三、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2.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改为反问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四、下列名言和诗句中,和成语“志存高远”
无关的一项是(
)
A.匹夫不可夺志也。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生当作人杰。
D.葡萄美酒夜光杯。
D
五、读以下宣传标语,哪句更委婉,更有感染力?在后面画“√”。
1.(1)禁止践踏草坪!( )
(2)请不要践踏草坪!(
)
2.(1)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
(2)禁止乱折花草树木,禁止乱丢果皮纸屑。
( )
√
√
六、根据情景写话。
1.
你的同桌每次上洗手间洗手都把水龙头开得很大,你会这样提醒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明的哥哥爱打鸟,如果你是小明,你会这样劝说哥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如果我们都节约用水,
那些干旱地区的情况就会得到缓解,你说是吗?
哥哥,小鸟能为我们唱歌,还能捕捉森林的害虫,
它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应该伤害它。
七、古诗赏析。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的“君”指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描写。
4.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
环境
5.“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既着力渲染了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6.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我还会想起其他的送别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共11张PPT)
23
梅兰芳蓄须
B
二、用“气”字组词,再选词填空。
气 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1.我们为人要(
),不要轻易和别人发生口角。
2.左邻右舍都说爷爷是一个有(
)的人,子孙都这么孝顺。
3.梅兰芳先生所表现出来的民族(
),令人敬佩。
和气
福气
气节
生气
和气
福气
气节
三、句子训练营。
示例:我们可以犯错,但不能知错不改。
2.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改为反问句)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怎么可能会去?”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1.“妄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课文内容,日本侵略者的“妄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我们能体会到梅兰芳先生(
)的精神。
A.舍生取义 B.刚正不阿
C.不畏强权
不能实现的打算
指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梅兰芳必须上台演出。
A
五、课内阅读。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1.“当即”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突出梅兰芳先生当时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大家愿意站着看梅兰芳先生表演是因为(
)(多选)
A.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
B.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C.站着看,看得更清楚真切。
立刻
马上
缓慢
延误
语言
兴奋、激动
AB
六、历史上像梅兰芳这样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很多,请将下面的人物和事件连起来。
朱自清 横眉冷对千夫指
陶渊明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不为五斗米折腰
鲁迅
绝不吃嗟来之食(共13张PPT)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在正确的字下面画“√”。
(廷 延
)安 (茅
矛)屋
(借 昔
)日
元(但 旦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追寻——(
)
茁壮——(
)
探索——(
)
奥秘——(
)
√
√
√
√
寻求
健壮
探求
奥妙
四、补充词语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琳琅(
)(
) 雨(
)(
)笋
顶(
)立(
)
翩翩(
)(
)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
2.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
)
◇用画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示例:从小爸爸就教导我,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满
目
后
春
天
地
归
来
顶天立地
琳琅满目
雨后春笋
五、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1.诗人要追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其实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延河流水
枣园梨花香
南泥湾的镢头
杨家岭会场
延安精神
2.本节诗人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
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不辞辛苦地照顾我
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六、课内阅读。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1.“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破旧的茅屋”“老牛破车”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过去落后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3.“毫不犹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宝塔山巍峨屹立,山上的景色美丽异常,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B.宝塔山高耸入云、顶天立地,这正象征着延安人民那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C.宝塔山高耸入云,直指山的脊梁。
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B
七、延安是我国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你还知道哪些革命根据地呢?查资料,写一写。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等。(共19张PPT)
21
古诗三首
C
二、读拼音,写字词。
1.xióng(
)鹰在哨声的cuī(
)促下愈发飞得高了。
2.他既是一位jié
chū(
)的企业家,yì(
)是一名cí(
)曲家。
雄
催
杰出
亦
词
三、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③
①
②
四、先解释加点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莫:________。
回: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
返回家乡。
就是醉卧在沙场上,也请诸君不要笑话,
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人中的豪杰_。
鬼中的英雄。
生时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五、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凉州词》前两句的朗读节奏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2.“凉州词”是唐代曲名。(
)
3.项羽是隋朝末年的起义领袖。(
)
4.边塞诗一般描写的是边塞军旅生活或塞外风光。(
)
×
√
×
√
六、结合课文内容,选一选。
1.下面关于《凉州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B.前两句写将士出征前的一个场面,后两句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的豪放欢快场面。
C.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边关将士们的赞赏与尊敬。
D.诗的后两句是一个反问句。
A
2.下面关于《夏日绝句》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评价项羽为人杰和鬼雄。
B.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项羽的怜惜之情。
C.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
D.全诗表达了对项羽的赞美和对朝廷的讽刺。
B
七、默写古诗,答题。
出
塞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出塞》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一句从时间的角度,描绘了一幅
___________________景象;第二句从空间的角度,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常常运用典故,在这首诗中就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典故,以此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王昌龄
唐
冷月照边关的苍凉
对守边士卒的同情
飞将军李广
期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乱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边塞诗。
B.全诗以平实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
C.诗中的“明月”是孤独、凄清的象征,寄托着守边士卒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军旅生活中无法排遣的孤独。
D.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赴万里征战的征夫并没有回来。
D
八、课外阅读。
我们心连心
郑成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1661年,他带领两万多名将士,乘数百艘战船,历经9个月浴血奋战,把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境,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决定给高山族同胞送去耕牛
、
犁
、
锄,
向他们传授生产技术,
发展农业,
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台湾。
锣鼓响了,民歌唱起来了,在欢歌中,全村老少排列整齐,领头的长老双手捧着金、银、谷、土四盘礼品,恭恭敬敬地献给郑成功,作为他们回敬的礼物。
郑成功向高山族乡亲们拱手致意,兴冲冲地说:“东渡台湾,收复祖国的河山,为的是同心开发宝岛。赠给你们的东西,为的是生产兴旺,这是应该做的事,怎能收你们这样贵重的礼物呢?”
长老说:“有来有往,兄弟情谊,请收下吧!”
郑成功笑盈盈地说:“尊重高山族兄弟的礼节,我收下一盘最珍贵的礼物。”说着,他双手接了一盘土。
长老说:“收礼品自古都是收金收银,怎么能只收土呢?”
郑成功把手中的一盘土高高举起,大声回答:“土地,是我们祖国的!有了土地,就能收谷子,产金银!”长老竖起大拇指,兴奋地说:“收土不收金,我们心连心!”
1.在短文第2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标点。
2.照样子,写词语。(各写两个)
(1)笑盈盈(ABB式)
_病怏怏、颤巍巍
(2)恭恭敬敬(AABB式)
断断续续、端端正正
(3)有来有往(ABAC式)
知根知底、一板一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句,改成陈述句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成功为什么“收土不收金”?
土地,是我们祖国的!有了土地,就能收谷子,产金银。
5.我们应该学习郑成功的什么精神?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建设家园无私奉献的精神。
反问
赠给你们的东西,
为的是生产兴旺,这是应该做的事,不能收你们这样贵重的礼物。
九、下列哪句诗不是表现爱国的?(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共19张PPT)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读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里。
1.李老师yán
sù(
)地说:“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在píng
fán(
)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他们都值得zàn
yáng(
)。”
2.这次考试失利了,小明感到十分沮丧,爸爸鼓励他zhèn
zuò(
)起来,以后在学习上遇到yí
huò
bù
jiě(
)的地方要多请教老师和同学。
3.爸爸今天早上xùn
chì(
)我的画面,qīng
xī(
)地浮现在脑海中,我感到委屈极了。
严肃
平凡
赞扬
振作
疑惑不解
训斥
清晰
三、补充下列词语,完成练习。
①热闹(
)(
)
②若(
)(
)思
③左顾(
)(
)
④(
)(
)不解
1.词语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③含有一组近义词也含有一组反义词,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上面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示例:在热闹非凡的大街上,我看到一位警察叔叔正在追赶一个贼眉鼠眼的人。
非
凡
有
所
右
盼
疑
惑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惊天动地
四、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_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2.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仿写比喻句)
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团乱麻一直搅得我吃不好,睡不香。
示例: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只用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采用__________的叙述方法写了三件事,分别是:周恩来立下宏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闻伯父说“__________”;亲眼目睹妇女受欺负,真正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的含义。
倒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中华不振
六、课内阅读。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为之一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校长为什么会“为之一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读这句话时,要读出魏校长当时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因为他没有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因为某件事情而振奋起来
周恩来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惊讶、激动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恩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学习。
B.周恩来虽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是在为家父、明理、光耀门楣而读书。
A
七、课外阅读。
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留学。由于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常受到别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聚会。一个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那个人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到学习结业,看到底谁是人材,谁是蠢材。”
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徐悲鸿到巴黎的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徐悲鸿的勤奋感动了法国画家达仰。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到他的画室里画画,并亲自指导徐悲鸿。
后来,徐悲鸿进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徐悲鸿成功了!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杰出——(
) (
)
歧视——(
) (
)
2.法国画家达仰为什么“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到他的画室里画画,并亲自指导徐悲鸿”?
_因为画家达仰被徐悲鸿的勤奋给感动了。
卓越
平凡
鄙视
尊重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填序号)
面对外国学生的讥讽,他想______;到巴黎的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他想______;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他想_______。
A.我要珍惜这些学习机会,因为我不但要为自己学,更要为所有的中国人而学
B.我一定要用行动证明给你看,中国人并不是又蠢又笨
C.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我只想证明给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学生看看谁才是蠢材
B
A
C
4.“有志者,事竟成”,一直激励着我们从小就立下宏伟的志向。你知道这样的例子吗?说说他的事例。
示例: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刻苦自学,勇于尝试,百折不挠,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八、下面是关于读书的格言和诗句,连一连。
读书破万卷 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
读书本意在元元
归志宁无五亩园
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
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