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习题课件:第五单元 课件(3份打包) 图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习题课件:第五单元 课件(3份打包) 图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6 16:25:56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习作例文
ào
箩筐
pēng
二、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写词语,并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1.他每写上一条,我就像多缠上一道线的陀螺,
被搞得
___________(形容头脑昏乱,迷失方向)。
2.喷泉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
_________(形容环境非常清洁)。
3.一到订计划的时候,爸爸便
___________(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晕头转向
一尘不染
眉飞色舞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
三、下列句子中,不能够体现出小站的“小”的一项是(
)
A.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转瞬间疾驰而过。
B.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株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
C.你也许看到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
月台上几根漆成淡蓝色的木栅栏,或者还有三五个人影。
D.月台上,有两三个挑着箩筐的农民,正准备上车进城。
B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可以把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
2.《爸爸的计划》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突显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
3.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如《爸爸的计划》中,就详写了爸爸给“我”订暑假计划。(
)
4.《小站》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火车站虽小,
但工作人员通过热情服务、精心安排,给旅客送去了温暖的春意。(
)

×


五、下面是小明围绕“都是淘气惹的祸”这个题目选的材料,
可以用来表达该中心意思的有(
)(多选,填序号)
A.在教室里打篮球,把窗户玻璃打碎了。
B.看到丢弃在地上的塑料瓶,捡起放进垃圾桶。
C.把爸爸的自行车车胎上的气门芯拔了,害得爸爸上班迟到。
D.给小狗喂青草吃。
E.每周末去少年宫参加书法兴趣班。
F.在地铁上给一位老奶奶让座。
ACD
六、读例文选段,学写法,写一写。
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比如他的家务计划规定,每天定时开关气窗,他就照章办事,到了关气窗的时间,哪怕外面打雷下雨,雨水打湿了窗帘,打湿了写字台上他正在拟订的计划,他也是先关气窗后关门窗;又如按照他的计划,全家人九点休息,时钟敲过九下,爸爸便大声宣布:“今天各项计划都已胜利完成,最后一项计划开始——睡觉!”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选取了两个典型的小事例来说明: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每天定时开关气窗
九点准时睡觉、休息
2.仿照上述写法,围绕下面的开头写具体。
姥姥有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总是闲不住,做饭、拖地、喂鱼、浇花……家里被姥姥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我还特别喜欢吃姥姥包的饺子。有姥姥在,全家顿顿都有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共20张PPT)
16

A
三、选字组词。
晃晃
悄悄
干干净净
工工整整
不慌不忙
无忧无虑
五、选择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夸张
1.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
2.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
3.我的心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
4.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
C
A
D
B
六、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课文为了写“盼”,
所选用的事例有(
)(多选)
A.“我”盼着变天。
B.“我”盼着妈妈同意让“我”出去买东西。
C.“我”盼着雨停,留着第二天再下。
D.“我”盼着第二天下雨。
ABCD
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
这是_____的写法。
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我”
_________的描写,
通过“我”故意__________与行人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了“我”对____的喜爱以及对___________的渴望。
3.当雨点终于落下时,“我”有什么样的反应?用“  ”画出。
朗读这句话时,应读出_____________的语气。
起风了
拟人
月亮刚一露面,就把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心理活动
放慢脚步
走路的速度作对比

穿新雨衣
兴奋、欢快
八、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是我童年生长的地方,它给了我无限的快乐,无限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农民们收工了,这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人们有的在河里游泳,有的在吃饭,有的乘凉、聊天。每当这时候,也是我最得意的时候。农村的蚊子很多,然而蜻蜓更多,我和几个孩子拿着扇子来到马路上捕蜻蜓,蜻蜓在我们头上乱舞,我们一边跑,一边用扇子扑打着,“捕蜻蜓啦!快追呀!”我们叫着、喊着……
故乡的童年
我们家乡的地,遍地是黄土,而我却乐在其中。我经常弄来好多好多的泥巴,制作泥枪炮。我把黄泥巴在手上搓呀搓呀,一会儿搓成一个圆的,一会儿又搓成一个方的,把它们连接起来,制成一个坦克。对,还要插上一面小旗,两边再加上一小块,就更好了。坦克制成了,我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别提多高兴了。
我小时候很自信,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我家养了六只鸡,睡觉时总是站着的,我可一点都看不惯,总要把它们都按下去躺着睡。鸡因此对我很不满意,“咯咯咯”地叫,吵醒了妈妈,我只好无可奈何地走开。
我扎着两个非常短的小辫,一次我自己照着镜子,拿了把剪子蛮有趣地“嚓、嚓、嚓”地剪了起来。这儿剪一点,那儿剪一点,长短不一,这可成了什么头呀!妈妈哭笑不得,干脆给我剪了个小分头,活像个男孩子。
童年啊!多么短暂而美好!童年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它给我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回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
) 短暂——(
)
2.用“____”画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冷清
长久
3.作者列举了哪几件事来表达对故乡童年的思念?
捕蜻蜓,做坦克,按鸡睡觉,剪头发。
4.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九、填一填,品味诗词中的“雨”。
1.清明时节_______,路上行人________。
2.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3.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
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
雨纷纷
欲断魂
空山新雨后
多少楼台烟雨中
斜风细雨不须归(共20张PPT)
15
夏天里的成长




三、用词语替换句中画线的部分。
1.这双运动鞋的鞋底
(软绵绵),穿起来特别舒服。
2.写作文时要有惜墨如金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删掉可有可无的字句。
3.这篇小说里的人物都是
(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很柔软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
实际生活中的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任选一对关联词造句。
1.夏天里,(
)草长、树木长,(
)铁路的铁轨也长。
2.(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
)没有收成的希望。
3.一过夏天,小学生(
)成了中学生,中学生(
)成了大学生。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但
而且
如果

有的
有的
景德镇的瓷器不但色彩艳丽,而且造型奇特、品种齐全
五、选一选。(填序号)
1.“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句谚语的意思是(
)
A.处暑时分,趁太阳还没露出山头不热的时候,赶紧割谷子喂老牛。
B.处暑的时候,如果谷子还不出穗,只能当无用的荒草喂老牛。
C.到了夏天,学生如果还不能出人头地,不如回家割谷喂老牛。
B
2.“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的“热天”指有利于学习知识、有利于成长的时间和环境,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B.人只在热天成长,因此热天要多补充营养,并加强锻炼。
C.“长”不单单指年龄、体重、身高的增长,还指知识的积累,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B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写了有生命的植物、_____,无生命的山水、
_____________,最后写到________,告诉人们要及时努力才会有所作为。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动物
铁轨、柏油路
人的成长
飞快
跳跃
活生生的看得见
1.按原文填空。
2.用“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选段采用了(
)的结构。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B
4.选段通过讲述瓜藤、__________________、花草等植物,以及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____的生长,突出了生物在夏天里_________的状态。
竹子、高粱、苔藓
动物
飞快生长
八、课外阅读。

夏天的天气是热烈的。它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1.用“  ”画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2.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这里的“前”是指_____,“后”是指________,
“生命交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运用对比的写法来表现夏季这一特征的。
春季
秋季
春季是植物生长的开始
秋季则是植物收割的季节
3.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①白天紧张地劳动;
②夜里还要担心天气是否有变化;
③还要忙着管理秋收的作物。
4.这篇短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夏天的喜爱和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
九、根据提示填写关于农业的谚语。
“瑞雪______”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所以又有一句农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