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精选练习题30道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而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
A.碳素墨水
B.打印碳粉
C.低碳生活
D.石墨碳棒
4.“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5.有关碳和碳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D.用煤火取暖是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6.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他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8.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9.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10.“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
11.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A.温室效应
B.火灾频繁
C.臭氧空洞
D.毒害作物
12.O2、H2O和CO2都是身边常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B.H2O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可用铜丝来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
13.“低碳生活”是现在人们倡导的环保生活理念,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CO2
B.O2
C.N2
D.H2
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其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空气中CO2含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我们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15.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B.蒸馏﹣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C.提倡绿色出行﹣减少PM2.5排放
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1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一个热点话题”.在中国,高原冰川以每年减少相当于整条黄河水的速度在递减,后果堪忧.已知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可造成气温升高.下列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兴建水力、风力发电站取代燃煤火电站
B.大量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C.用太阳能热水器取代天然气热水器
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17.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CO
B.CO2
C.N2
D.NH3
1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19.如图所示的是二氧化碳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
质的是(
)
A.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尿素、化肥
D.灭火器灭火
20.某高科技农业园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能起到的作用是(
)
A.有利于植物呼吸
B.改良土壤
C.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D.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2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2.碳是组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碳的化合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
(1)在元素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字母序号)
。
A.电解水生产清洁燃料氢气
B.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得到充分燃烧
C.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D.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3)乙醇汽油可有效的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虽年久仍不变色,是因为
。
(3)净水器中常用
(填物质名称)除去色素和异味。
(4)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为了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下同)。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B.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少开私家车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5)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右图中的现象,可以推测气球中的气体不可能是
。
A.氢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硫
24.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从宏观组成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从微观构成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很多(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置换反应:
;
②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其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
(3)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请写出一条防止该效应的措施:
.(任写一条)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许多发电厂都燃烧含碳燃料,并排放出二氧化碳(CO2)。过量排放的CO2会对全球气候产生负面影响。工程师们已经尝试采用不同的措施来降低释放到大气中的CO2的总量,其中一项就是使用生物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来源是已经死亡很久的有机生物体,而生物燃料则是来源于活着和最近才死亡的植物体。
另外一项措施是碳捕获(或碳储存),即捕获释放的CO2,并储存起来,使得这些CO2不再被释放到空气中。海洋是可以储存CO2的地方之一,因为CO2能溶于水。科学家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用于计算从2000年开始,CO2被注入到三个不同深度(800
米、1500
米和3000
米)的海洋后仍能储存的CO2百分数。模型的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将CO2储存在海洋里,利用的二氧化碳性质是
。
(2)根据文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量排放的CO2对全球气候有负面影响
B.化石燃料来源于活着或最近才死亡的植物体
C.降低释放到大气中的CO2总量的一个方法是用生物燃料代替化石燃料
(3)使用生物燃料和使用化石燃料对空气中CO2
含量的影响不一样。最能恰当地解释其原因的是
。
A.生物燃料燃烧时不释放CO2
B.生物燃料在燃烧时会吸收空气中的CO2
C.用作生物燃料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CO2
D.生物燃料燃烧释放出来的CO2
的化学性质不同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来的CO2
(4)根据图2分析,影响海洋中存储二氧化碳比例的因素有
。
(5)尽管使用生物燃料对于环境有好处,但化石燃料仍然广泛使用。下面的表格比较了燃烧石油和乙醇时所释放的能量和CO2.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乙醇是一种生物燃料。
燃料
1克燃料释放的能量(千焦)
燃烧产生1千焦能量释放的CO2的质量(毫克)
石油
43.6
78
乙醇
27.3
59
依据表格,从产生相同能量所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的数据看,石油明显高于乙醇,但是很多人还是更喜欢使用石油而不是乙醇,原因是
。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2010年12月14日下午,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旨在引导公众改变生活观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览共设5个分主题展区。
(1)地球村的“碳”危机,展示人类过度开发、高碳排放所造成的恶果,如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N2O)、甲烷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甲烷的化学式为
。
(2)高科技的减“碳”术。为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新生活的低“碳”路。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填序号)。
A.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B.使用节能电器
C.洗碗时不间断地放水冲洗
D.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2】氨基钠(NaNH2)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钠于97~100℃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的液氨(NH3),再加热至350~360℃生成氨基钠和氢气。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可能与水反应
B.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C.维生素A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2)制备氨基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7.在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空,每空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分子
D、原子
E、离子
F、氮气
G、四氧化三铁
H、五氧化二磷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氢
;
(3)铜是由铜
构成的;
(4)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5)属于黑色固体的是
。
28.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回答:
(1)
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做钻头。
(2)利用木炭的
性,能把氧化铜中的铜冶炼出来。
(3)CO2能促进植物的
作用,从而提高蔬菜产量,但CO2在空气中含量过多,会导致
,从而使全球变暖。
29.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低碳生活”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除二氧化碳外,可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还有
(举一例)。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海水的吸收。水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①日常生活中做灭火剂,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
。
②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利用了干冰升华
(“放热”或“吸热”)的原理。
(4)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的是(填序号)
。
①节约用水、用电
②每天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③废物分类回收、利用
④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⑤为了方便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30.“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
(写化学式)气体排放。
(2)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便,承重强度高。如图是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
。
(3)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
。
(4)扫描二维码可以和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主要用PVC不干胶贴纸,它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D;
2.A;
3.C;
4.C;
5.A;
6.A;
7.A;
8.C;
9.C;
10.D;
11.A;
12.C;
13.A;
14.A;
15.A;
16.D;
17.B;18.B;19.D;20.D;21.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2.12.01;D;C2H5OH+3O22CO2+3H2O;
23.二;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活性炭;ABC;AD;
24.碳元素与氧元素;二氧化碳分子;C+2CuO2Cu+CO2↑;
3CO+Fe2O32Fe+3CO2;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合理即可);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B;注入深度和时间;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释放出的能量石
油大于乙醇;
26.CH4;2CO2+6H2C2H4+4H2O;ABD;AB;
2Na+2NH32NaNH2+H2↑,;11;
27.F;C;D;B;G;
28.金刚石;还原;光合;温室效应;
29.化石燃料的燃烧;甲烷;6CO2+6H2OC6H12O6+6O2;CO2+H2O═H2CO3;
隔绝氧气或空气;吸热;①③④;
30.CO2;10;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