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练习
1、在世界历史上,历史学者根据时间将其划分为上古、中古和近古等时期,下列哪一事件是发生在中古时期()
A 汉谟拉比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B 永嘉之乱的爆发
C 克里斯提尼改革
D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阿拉伯人也称为贝都因人,在早期的贝都因人部落中流传着这样的诗歌:“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这反应了早期阿拉伯人生活的特征()
A 强大的君主专制王朝
B 忙于耕种的农耕生活
C 劫掠成性的民族性格
D 贫苦的游牧生活
3、阿拉伯人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在阿拉伯半岛南部有着一条历史悠久的传统商路,请问这条商路是()
A 汉志商路
B 丝绸之路
C 埃塞俄比亚黄金水道
D 黄金草原
4、公元7世纪左右,穆罕默德在结合其他宗教教义的基础上,创立了伊斯兰教,下列不属于伊斯兰教教义的是()
A 独尊安拉 B 强调保护财产的私有权 C 反对血亲复仇 D 禁止释放奴隶
5、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下列哪项不是它的特征()
A 伊斯兰教独尊安拉,不予许崇拜其他神
B 伊斯兰教一般作为一国的基本教义,甚至具有法律文献的作用
C 伊斯兰教的宗教结构较为宽松,没有形成集权化管理
D 某些教义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6、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由麦加前往麦地那。历史学者在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时,认为穆罕默德的行为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问下列哪项史实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意义()
A 伊斯兰教以此年为宗教公元元年
B 穆罕默德获得了当时麦地那贵族的支持
C 颁布了《麦地那宪章》和组建了穆斯林公社
D 伊斯兰教教义被阿拉伯半岛广泛接受
7、一个强大的帝国必然有一套出色的政权组成结构,比如秦始皇建立了三公九卿制,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
A 苏丹
B 哈里发
C 皇帝
D 国王
8、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初,在中央就设置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体系,下面哪个制度是管理帝国文告的部门()
A 艾米尔 C 宰相
B 财政部 D 枢密院
9、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成为西方文化的继承者,但是公元1453年()崛起最终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掘墓人。
A 基辅罗斯 B 蒙古帖木儿帝国 C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10、印度是一个宗教文明十分发达的国家,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先后成为其盛行的宗教,请问印度教出现在何时()
A 阿育王时期 B 旃陀罗笈多时期 C 超日王时期 D 笈多帝国时期
11、当今印巴冲突不断,双方围绕克什米尔地区频繁交火,这里充斥着水源、人口资源等多个矛盾,其中宗教矛盾也是双方日益交恶的主要原因。古代印度曾经被外族征服,伊斯兰教成为国家的国教,这样的情况让宗教冲突开始埋在印度历史当中,请问是由()将伊斯兰教带入了印度。
A 蒙古人 B 突厥人 C 中国人 D 日耳曼人
12、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明帝国都是世界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的国家,下列关于三者表述错误的是()
A 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 都在中古时期先后存在
C 都建立的强大的君主专制的国家
D 都信奉伊斯兰教
13、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
A.巴格达 B.罗马 C.伊斯坦布尔 D.大马士革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对世界的最大影响是:
A.灭亡拜占庭千年帝国,破坏了欧洲古典文化
B.建立地跨三大洲的帝国,扩大伊斯兰教传播范围
C.重视商业,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D.阻碍了东西方商业贸易,迫使西方开辟新航路
15七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奴隶制贵族政治
16、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是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是日本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A.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的开始 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17、中古时期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有关中古时期印度的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笈多帝国兴起于恒河中游
B.今天的印度教是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
C.德里苏丹国是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的
D.德里苏丹国以佛教为国教
18、朝鲜和日本都是中古时期重要的东亚国家。其共同之处不包括:
A.都模仿中国建立过中央集权国家 B.都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C.其文字都受到汉字的影响 D.都建立了幕府政治统治
19、历史上有许多美丽的误会,哥伦布执意寻找中国却发现了美洲,那么阿拉伯数字原本属于()文化
A 印度 B 中国 C 埃及 D 腓尼基
20、他是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被称为:
A.法老 B.哈里发 C.苏丹 D.国王
二、非选择题
(一)、
材料一
发达的商路:沟通了印度洋和地中海
材料二
海拔2700-3200米的也门高地可受到印度洋气流和地形雨的影响,降水较多,甚至可达1000毫米,被称为“幸福的阿拉伯”。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阿拉伯半岛由南统一北的原因,并叙述南部阿拉伯半岛对早期阿拉伯文明的贡献
(二)、
材料一 “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指顺从安拉的意志。信仰伊斯兰教者,称为“穆斯林”,意为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古兰经》是穆斯林尊奉的宗教经典,也是阿拉伯国家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的经典。伊斯兰教尊奉独一的真主安拉,摈弃偶像崇拜,以一神崇拜代替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把阿拉伯各氏族部落团结在伊斯兰的旗帜下,从而为建立阿拉伯统一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材料二 伊斯兰教反对血亲复仇、近亲婚配和弃婴,禁止高利贷和赌博行为,提倡赈济贫民、宽待和释放奴隶,强调保护财产的私有权,并相应地规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措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伊斯兰教的特点。
材料三 穆罕默德参照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经典,将其中他认为阿拉伯人能够接受的教义和阿拉伯原始宗教中的一些教义设法结合起来,于610年创建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一词在阿拉伯语中原意为“顺从”。穆罕默德宣称,世界上只有一个神—— 安拉,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人的创造者,世界万物,都是按照安拉的意志安排的。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全球史的角度来分析伊斯兰教产生的原因
(三)
材料一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 《大国崛起》
材料二10世纪,西欧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开始出现了。西欧城市是在教会和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他们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同一时期,中国宋代的城市经济也相当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特别是在一些统治中心,商业发展特别繁荣,如北宋的都城东京就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的贸易现象。
——改编自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中大化改新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的具体做法。(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城市是怎样重新兴起的?(4分)
(4)据材料二内容对比10—12世纪中国城市与西欧城市的异同点,(4分)
参考答案
DDADC CBDCD BDCDC BDDAC
非选择题
一 1 原因:良好的自然环境 和发达的工商业贸易
影响 1、打破孤立2、思想交流3、技术交流如手工业和军事制度4、民族的统一
二 1 特点 :一神教;政教合一;高度集权;某些教义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成为阿拉伯半岛统一的思想基础
2 原因:结合其他宗教如犹太教等;从多神教演变而来
三、(1)国内: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国际:受中国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影响。(4分)
(2)政治上,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并效法中国的科举制,通过考试,以才选官,建立起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经济上,效法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即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6分)
(3)西欧城市是10世纪在教会和封建主的领地上,随着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兴起的。(4分)
(4)同: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异:西欧城市比中国城市先进,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