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练习
1、美洲如今是移民混血最多人口的地方,下列哪项历史与其有关()
A、彼得大帝探索北冰洋航线
B、郑和下西洋
C、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D、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2、如今很多的历史剧都不负责,比如三国时期的炮声等,请问下列哪一场景不符合历史()
A、康熙帝吃花生
B、李白通宵吃酒作诗
C、秦惠王用刻刀批奏大臣的上书
D、唐太宗在寿宴上称赞南瓜粥
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很多欧洲大陆的病毒被移民带到美洲,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当时的一些欧洲人看到这样的情况,评论道:“这些邪恶的异教徒终于受到了上帝的惩罚”。对此,评论最恰当的是()
A、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B、欧洲人希望利用宗教的力量来减缓印第安人的痛苦
C、欧洲人对疾病的传播处于无知的状态
D、种族歧视在欧洲根深蒂固
4、1500年前后荷兰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等相继出现在海洋之上,掀起了地理大发现的热潮,在这之前()主导着国际贸易。
A 阿拉伯人
B 印度人
C 中国人
D 拜占庭帝国
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为了获得巨额的利润,开启了血腥的“三角贸易”。对此,有历史学者评论说:“三角贸易虽然为非洲和美洲带去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也为其近代化做出了贡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错误,该学者有为欧洲的殖民掠夺洗白的嫌疑
B 正确,该学者客观评论了殖民掠夺
C 错误,该学者夸大了殖民扩张的作用
D 正确,该学者看到了殖民扩张的积极影响
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却被荷兰人非法占领,下列哪位民族英雄收回了台湾()
A 毛文龙 B 郑成功 C 郑芝龙 D 袁崇焕
7、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以精致的瓷器和柔软的丝绸在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贸易中一直处于入超地位,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银丝贸易。这样的贸易体系没有带来的的影响()
A 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的发展
B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C 巩固了西欧社会的银本位制度
D 诱使西欧的“淘金热”
8、明清时期,中国实行海禁政策“片帆不得下海”“迁海令”频频发布,严重制约了中国海外经济的发展和往来。然而,也是在这一时期,来往美洲和亚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却十分繁荣,请问原因()
A 金银比率高于国外市场
B 中国经济落后
C 君主对金银等贵金属的不懈
D 明清曾短暂调整海外贸易政策
9、1500年前后西方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也开启了殖民扩张时代。西班牙和葡萄牙作为前期的殖民急先锋,希望瓜分整个世界,自然双方便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还是在教皇的调解下,西班牙和葡萄牙才缓和了矛盾。可以说,教皇在其中功不可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教皇此时依然拥有极大的权力
B 欧洲已经产生了现代国际关系体系
C 教会已经成为实质上的现代国际关系的仲裁人
D 欧洲各国都臣属于教会的控制
10、重商主义是早期西方殖民国家普遍奉行的一种经济政策。他们认为对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让进口商获利甚少或无利可图......此段话中重商主义的特点是()
A 重视商业贸易
B 重视国家在商业贸易的作用
C 主张利用税收来调节贸易
D 奖出限入
11、明代中后期,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中国沿海地区适合种植
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闽广人追求其利
D.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1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 )
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13、据统计,到1600年,全西欧的总价格水平比1500年高出200%~300%,其中西班牙上涨幅度最高,平均达到4倍。这一现象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导致了(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业革命
C.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价格革命
14、如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C.亚、非、拉的近代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5、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16、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列强向美洲与非洲大量倾销商品
C.给殖民地造成了破坏和灾难 D.非洲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17、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18、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出现了族群混合现象,其中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
A.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亚洲
19、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20、15至16世纪,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主要是由于( )
①海上航路的扩展 ②世界人口迁移 ③世界物种交换 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
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CDDAB BCDAD BADBA CBACD
9、现代国际关系的确立一般认为在1618年三十年战争,故不选
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