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
2020年暑期杭州中学第一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铸成锅
B.
牛奶变酸
C.
冰雪融化
D.
轮胎爆裂
在鸡蛋清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由此可知,鸡蛋清的pH在标准比色卡的区域可能是()
A.
A
B.
B
C.
C
D.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含有酸根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C.
pH大于7的物质一定是碱
D.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物质一定是酸
室温时,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
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C.
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
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H+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
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C.
都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
D.
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
Mg(OH)2↓+2NaCl
C.
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
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引淡水冲洗以降低其酸性,在图中符合冲洗过程中酸碱性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某校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
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
C.
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
D.
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
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C.
C点溶液的pH>7
D.
x值为106.0
下列实验,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A.
A
B.
B
C.
C
D.
D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下列依据上述实验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可能含有氯化铜
B.
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
C.
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铜、氯化钾
D.
一定含有碳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
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
B.
在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
D.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消失
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况是(
)
A.
指针偏左,食盐水一定变浓,烧碱变质
B.
指针偏左,食盐水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C.
指针偏右,食盐水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
指针偏右,食盐水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小科同学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A试管中溶液变红,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A.
盐酸
B.
碳酸钠
C.
硫酸钠
D.
氯化钠
二.填空题
在分开盛放的A、B两溶液中共含有Na+、Cu2+、Ba2+、Mg2+、NO3-、OH-、SO42-七种离子,两溶液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A溶液里含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其余的在B溶液里,则B溶液里所含离子是(填文字)________。
某溶液中含有Na+、SO42-、Mg2+、NO3-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Na+︰Mg2+︰NO3-=4︰5︰8。若设Na+的个数为4n时,则SO42-的个数为________。
如图,在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稀盐酸的容器中,放一塑料方块,漂浮于稀盐酸中,若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石灰石(CaCO3)使其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则塑料方块在溶液中_______(选填“下沉”“上浮”“不变”或“无法判断”)。
20g10%的稀盐酸和2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石蕊试剂,溶液会______(选填“变红”“变蓝”“不变色”或“无法判断”)。
小杨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的组成,取四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50.0
50.0
50.0
50.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4
0.8
1.0
1.0
(1)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稀硫酸在第?
?
?
?
?
?
??份样品中已反应完。
(2)黄铜屑中锌的质量为:________克,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在化学实验室,对某种化合物的溶液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K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②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的物质一定是(填名称):_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钙含量进行以下探究,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1)装置A中牙膏样品放置在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装置A中至少发生_____个反应。
(2)若测定值比实际值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填数字序号1234即可)。
①装置A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B中?????
②装置A中CO2未完全进入装置B
③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Ba(OH)2未完全吸收?
④盐酸未滴加过量
(3)为防止HCl进入B装置,可在A、B之间增加装有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溶液的洗气瓶。
(4)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考答案含解析参
1、【答案】B
【解析】牛奶变酸说明生成酸性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铁铸成锅、冰雪融化、轮胎爆裂都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D
【解析】鸡蛋清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显红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蓝色,说明鸡蛋清显碱性,
pH大于7。故D符合题意。
【答案】B
3、【解析】A.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例如硫酸氢钠电离时能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但是硫酸氢钠属于盐,故A错误;
B.含有酸根的物质不一定是酸,盐中也含有酸根离子,例如碳酸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但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酸,故B正确;
C.pH值大于7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但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故C错误;
D.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的溶液显酸性或显中性,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盐或水,故D错误。
4、【答案】C
【解析】A.a点时
,
反应没有开始
,
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H2SO4,故A错误;
B.稀H2SO4与Ba(OH)2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c点完全反应,b点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故B错误;
C.稀H2SO4与Ba(OH)2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质质量为0,c点完全反应,杯内液体的pH=7,故C正确;
D.完全反应后继续加Ba(OH)2溶液到d点
,
点d溶液中较多的Ba2+、OH?,
无SO42?、H+,故D错误。
5、【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故B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A.a点时,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B.bc段(不含b点)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该选项说法正确;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因此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7、【答案】B
【解析】显酸性的土壤的pH小于7,引淡水冲洗过程中,溶液的pH升高,越来越接近7。故B图符合冲洗过程酸碱性变化情况。
8、【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a点pH>7,所以a点所示溶液呈碱性,故选项A错误;
B.由图可知b点pH=7,所以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故选项B正确;
C.由图可知pH变化为从大于7向小于7变化,所以该实验是稀硫酸将逐滴滴入NaOH溶液中,故选项C错误;
D.由图可知c点pH<7,所以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故选项D错误。
9、【答案】B
【解析】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B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NaCl一种溶质,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C点的溶液中含有Na2CO3、NaCl两种溶质,由于Na2CO3显碱性,NaCl显中性,所以c的溶液的pH>7;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z。则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y?????????????
2.2g
,解得,
y=5.3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z?????????
?
5.0g?????
,
解得z=5.3g;
所以,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应该既有碳酸钠也有氢氧化钠,而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没有变红,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也就是说氢氧化钠应该全部变质,故A结论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混在二氧化碳中共同进入了石灰水中,氯化氢溶于水形成了盐酸,盐酸会溶解掉碳酸钙所以看不到沉淀,故B结论错误;
C.酚酞遇碱变红,滴入盐酸后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了,也就是说氢氧化钠被反应了,故C结论正确;
D.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液面上升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应该做一个盛放水的水槽中的对照实验即可,故D结论错误。
11、【答案】B
【解析】
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氯化铜,氯化铜溶液显蓝色;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说明白色沉淀中反应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固体粉末中一定反应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所以该固体粉末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
12、【答案】B
【解析】
A.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故A图像错误;
B.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故B图像正确;
C.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立即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待稀盐酸反应完后,气体质量不变,故C图像错误;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立即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待稀盐酸反应完后,气体质量不变,故D图像错误。
13、【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铝是由铝、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铝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故B正确;
C.稀盐酸与氢氧化铝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是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水,会观察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消失,故D正确。
14、【答案】C
【解析】
将块状烧碱与不饱和食盐水用橡皮管连接起来,由于烧碱具有吸水性,块状烧碱会吸收不饱和食盐水中的水,从而使得食盐溶液中的水减少,食盐溶液变浓,天平左盘质量减少;烧碱潮解,天平右盘质量增加;对于天平,哪个盘的质量重,天平的指针往那边偏,故指针偏右,故C符合题意。
15、【答案】C
【解析】
A试管加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酸过量,B试管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残留液中含有碳酸根或硫酸根。结合AB试管现象可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加入的酸为硫酸,故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硫酸钠。故C符合题意。
16、【答案】钡离子、氢氧根离子
Ba2+、OH-
【解析】氢氧根离子不能与铜离子和镁离子共存,硫酸根离子不能与钡离子共存,因为A溶液里含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所以A中一定没有氢氧根离子,一定有硝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A中一定没有钡离子,则B溶液中一定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17、【答案】3n
【解析】由于溶液中离子个数比为Na+:Mg2+:NO3-=4:5:8,若Na+为4个,则Mg2+与NO3-个数分别为5与8个;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溶液中SO42-的离子数==3。现在Na+的个数为4n,则SO42-的个数为3n。
18、【答案】上浮
【解析】由于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溶液,导致溶液的密度变大,所以塑料方块在溶液中将上浮。
19、【答案】变红
【解析】由NaOH+HCl=NaCl+H2O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溶质的质量比为:40:36.5。溶液中氢氧化钠与盐酸的溶质的质量比为:(20g×10%):(20g×10%)=1:1,所以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0、【答案】(1)1,2
(2)32.5
(3)49
【解析】
(1)由图表数据可以看出:根据第1、2份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成正比,则以此类推若120g稀硫酸全部反应会生成1.2g气体,但实际生成1.0g气体,故第3份稀硫酸有剩余,那么第4份稀硫酸也肯定剩余;所以稀硫酸再1,2份样品中已反应完。
(2)设黄铜屑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
ZnSO4+H2↑
65
?
?
?
?
?
?
2?
?
x
?
?
?
?
?
?
?1.0g
解得:x=32.5g
×100%=65%
答:黄铜屑中锌的质量32.5g。
(3)设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y,
Zn+
H2SO4=
ZnSO4+
H2↑
?
?
?
??
98
?
?
?
?
?
2
?
?
?
?
?y
?
?
?
?
?
??0.8g
y=39.2g
答: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21、【答案】氯化钡
【解析】所有的钾盐都会溶于水,加入硫酸钾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所以原化合物提供了钡离子;加入硝酸银也出现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只能是氯化银沉淀,所以原溶液提供了氯离子。
22、【答案】(1)锥形瓶
2
(2)234(②③④)
(3)硝酸银
(4)25
【解析】
(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A中至少有2个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2)装置A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B中,会造成结果偏大;装置A中CO2未完全进入装置B.?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Ba(OH)2未完全吸收、盐酸未滴加过量都会使二氧化碳的量减少,导致测定值比实际值小。
(3)为防止HCl进入B装置,可在A.?B之间增加装有硝酸银的装置(要将HCl反应掉,但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4)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CO2→BaCO3
???100??????197
???8g?x?????3.94g????1008g?x=1973.94g??x=25%
也可列出两个化学方程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