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章节检测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1-3节)【含答案】 | ![]() | |
格式 | doc | ||
文件大小 | 638.5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浙教版 | ||
科目 | 科学 | ||
更新时间 | 2020-12-16 17:22:32 |
FB
C.?p甲>p乙,FA=FB? D.?p甲>p乙,FA
18.?(2分)小芳同学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F2-F3=F4-F1
? B.?F1=F4,F2=F3
? C.?F1=F2=F3=F4
? 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
19.?(2分)把一个质量为30克、体积为50厘米3的物块轻放人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克,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30克,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 C.?溢出水的质量为50克,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 D.?溢出水的质量为50克,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20.?(2分)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下列关于金属块的几个物理最计算正确的是(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牛
? B.?质量为3千克
? C.?体积为10厘米3
D.?密度为3.0×103千克/米3
二、填空(本部分共有7道题,共32分)
21.?(6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个水循环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环节是__________。
A.B-F-C??? B.E-A-G
C.A-D-G??? D.A-G
(2)驱动上图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
A.水的三相变化??? B.重力
C.大气运动?? ? ? D.太阳辐射
(3)建设三峡工程,主要对水循环__________环节施加了重要影响。
A.G ? B.B?? C.C?? D.D
22.?(4分)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50000吨,当它满载在长江内河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米3;一艘潜水艇从长江内河潜行(潜行指潜水艇浸没)到海洋时,潜水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ρ水=1.0×103千克/米3,ρ海水=1.03×103千克/米3)
23.?(4分)在家庭实验中,小王用同一鸡蛋做实验,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所示;把鸡蛋放入图乙杯中,鸡蛋悬浮;把鸡蛋放入图丙杯中,鸡蛋漂浮,则鸡蛋在图__________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图__________中液体密度最大。
24.?(4分)如图所示,将两块质量都为100克的同种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由图中可知:橡皮泥的密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静止时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牛。(g=10N/kg)
25.?(4分)“独竹漂”是指运动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如图),依靠小竹竿划动达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手表演时赤着脚,手执一根细竹竿做“桨”,表演“乘风破浪”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若楠竹的质量为10kg。运动员和细竹竿共重500N。则承载该运动员的楠竹所产生的浮力为__________N。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m。(g取10N/kg)
26.?(6分)把重为8N、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将处于_____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状态,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J,物体排开的水重为__________N。(ρ水=1.0×103kg/m3)
27.?(4分)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重为12N的实心小球,小球浸没在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N,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其密度是__________kg/m3。(g取10N/kg)
三、解答题(本部分共有6道题,共28分)
28.?(3分)某兴趣小组对“水的通电分解实验”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查阅资料】在标准状况下,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比氯气在水中溶解得多一些。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由此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29.?(3分)小华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比较甲和乙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用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分析乙和丙可知,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
(3)通过乙和丁的探究,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30.?(5分)小明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时,发现铁块放入水中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上浮。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细线、铁块A、塑料块B和塑料块C(B与A体积相同,(C与A质量相同)。
(1)他按图甲和图乙进行了实验,测出铁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并与重力比较,由此得出了物体下沉的条件。
(2)实验时,他无意中发现增大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某一时刻测力计的示数会突然变小,示数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他选择了合适的塑料块,利用现有器材在题中(1)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就完成了探究。
①选择的塑料块是________ (填“B”或“C”)。
②增加的步骤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测得的物理量)。
③当满足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条件时,物体上浮。
31.?(5分)如图所示,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重为2.7牛,将其一半浸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2牛,g取10牛/千克。求:
(1)物体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2)物体的密度为多大?
32.?(6分)如图所示,将一个体积为1.0×10-3m3、重6N的木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块被浸没。求:(g=10N/kg)
(1)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剪断细线,木块先上浮后漂浮,此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多大?
33.?(6分)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表面放一重2N的石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求:(g取10N/kg,ρ水=1.0×103kg/m3)
(1)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浮力。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3)图乙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参考答案
一、单选(本部分共有20道题,共40分)
1.C 2.C 3.A 4.B 5.C 6.D 7.B 8.D 9.A 10.C
11.D 12.D 13.C 14.D 15.C 16.C 17.C 18.A 19.B 20.D
二、填空(本部分共有7道题,共32分)
21.?(6分)(1)C(2)D(3)B
22.?(4分)5×104;变大
23.?(4分)甲;丙
24.?(4分)大于;1
25.?(4分)600;0.06
26.?(6分)漂浮;8;8
27.?(4分)5;2.4×103
三、解答题(本部分共有6道题,共28分)
28.?(3分)2:1;氢气;氢和氧
29.?(3分)(1)G-F1(2)物体排开水的体积(3)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0.?(5分)(1)F1-F2(2)铁块接触到容器底部(3)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B的重力G;F1-F2>G
31.?(5分)(1)0.5(2)2.7×103kg/m3
32.?(6分)(1)10N(2)4×10-4m3
33.?(6分)(1)6N(2)0.8×103kg/m3(3)80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