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发现,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为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作准备。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
教具:圆片(18张),小棒(若干)、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18根小棒,6张圆片
教学过程
开课
师:孩子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
师:那好,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分一分吧!(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谈话中引入课题。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原来这节课是分东西,应该很简单这种积极的心态。
二、新授
(一)、初步感受平均分
1、例1:有6个圆片,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呢?
(1)、分成1和5
(2)、分成2和4
(3)、分成3和3
2、继续把8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1)、分成1和7
(2)、分成2和6
(3)、分成3和5
(3)、分成4和4
3、提问:哪种分法特殊?(3和3,4和4)
追问: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地基础上,对各种分法进行分类,再观察发现每份得同样多地情况。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小结:两堆同样多,在数学上,称为两份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尝试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规范学生数学用语。堆—分,其实是生活用语到数学语言的过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地基础上,对各种分法进行分类,再观察发现每份得同样多地情况,初步了解平均分。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提问:你们刚才分得这么快,为什么呀?
设计意图:6和8分成两堆,其实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学过,是数的分解6,可以分成....8可以分成.....。这里是为了进行一个新旧链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都是联系的。
、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例2:把12只山羊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呢?
故事引入例2,学生自行摆小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将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尝试。虽然发现一次一次地分对学生存在难度,但教师的“让学”,让学生在充分操作基础上,有更多的思考。
2、学生展示自己是怎么分的
设计意图:学生讲,让学生更加有课堂小主人的感觉。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会激发出更多的火花,
小结平均分的分法
预设:1次每人分( )个,( )次分完。
第1次分( )个,第2次分( )个,( )次分完。
第1次分( )个,第2次分( )个,第3次分( )个,( )次分完。
设计意图:梳理刚才的方法,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优化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怎样分比较快捷?(一次分完)
练习题:
数学书68页练习十五第1题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例2的教学,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三)小游戏
平均分18颗糖果。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为了呼应开头,生活中物品的平均分,学以致用。另外,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的结果也不同,进一步地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总结
1、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内容是“学来的”,而不是“教来的”。孩子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经历了过程,有体会,说出来与他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