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第四单元 精彩讲演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走近作者 4 背景资料
5 字词梳理 6 整体感知
7 精读细研 8 疑难探究
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主旨归纳
9
写作特色
10
目
录
CONTENTS
拓展延伸
11
课后作业
12
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重点)
体会事例在演讲中的作用;品味演讲者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难点)
培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重点)
新课导入
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三十多年来,方正集团坚持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的创建者王选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做出了怎样智慧的抉择吗?
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的。
走近作者
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我国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200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他领导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普及和推广中文计算机排版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也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在北大听讲座(第1辑):思想的声音》(新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本文是作者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原题为《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这里节选的主要是第六个抉择的部分。有改动。
字词梳理
狡辩( ) 抉择( ) 枯燥( )
崭新( ) 堕落( ) 剥削( )
阻碍( ) 署名( ) 出类拔萃( )
强词夺理( ) 头衔( ) 奠基( )
趋势( ) 膏药( ) 豁然开朗( )
jiǎo
jué
zào
zhǎn
duò
bō
ài
shǔ
cuì
qiǎnɡ
xián
diàn
qū
ɡāo
huò
字词梳理
词语解释
扶植:扶助培植。
逸事:世人不太知道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琐事。
堕落:(思想、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
阳奉阴违:表面遵从,暗中违反。
不修边幅:不注重衣着、容貌的整洁。
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招摇撞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进行诈骗。
精读细研
大力扶植年轻人。
2.从王选的第六个重要抉择中可以看出他有着怎样的品质?
王选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后,不忘扶植年轻的一代,体现出他高尚的人格和国家大义精神。
1.文中提到的作者作出的第六个抉择是什么?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7)
第三部分(8)
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引出演讲的话题。
详细叙述了自己一生中的第六个重要抉择。
总结全文,引用荣格的公式,勉励年轻人努力在大集体里体现自我价值。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精读细研
1.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引用比尔·盖茨、李素丽的话?
品味第一部分
①引用比尔·盖茨的话,既点明自己“年龄大不适合留在一线”的观点,又表明了自己脱离工作第一线的原因。
②简述李素丽对她自己的中肯评价,引出自我评价。
2.作者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来比喻不同的人群,好在哪里?
将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比作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形象而生动,也让听众有了认同感。
精读细研
品味第二部分
1.作者在第②段中列举了什么例子?有何作用?
列举了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五代实验室主任的经典实例,实例与事实相结合,有理有据地证明了自己的第六个重要抉择的正确性,同时也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精读细研
第③段“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中的“可悲”与“可笑”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
创造高峰时
是“小人物”,不被承认、肯定;
创造高峰过后
自己不需要的又让自己“一个劲儿地得到,多多益善”。
可悲的
精读细研
“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
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没什么创造了,反而“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
可笑的
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
精读细研
第④段中几次出现“狗皮膏药”一词,你认为用在这里恰当吗?为什么?
狗皮膏药
骗人的货色
比喻
这里的意思是指作者创造高峰已过,却被认为是权威,作者自觉不合适,是作者自谦、幽默的说法。体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和谦虚的品质。
精读细研
这篇演讲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合第②—⑥段分析其逻辑严密性是如何体现的。
第②段:提出观点——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
第③、④段:阐明自己对“权威”的认识,这是扶植年轻人的理由;
第⑤、⑥段:举例分析创业的都是年轻人,要为年轻人创业创造条件,即怎样扶植。
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精读细研
5.第⑥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扶植年轻人?
倡导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做工作就不要署名。
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反对马太效应,打破论资排辈的风气。
精读细研
第⑦段作者将“名人”和“凡人”的差别一一对举,意在说明什么?
一方面揭示了社会上存在的“名人效应”的不良风气;
另一主面作者也在提醒自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以名人自居,以免犯错误。
精读细研
1.“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
品味第三部分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我加上我们等于完整的我”。告诉我们,只有把自己融在集体里面,才能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
精读细研
2.文章结尾引用心理学家荣格的公式有什么作用?
引用荣格的公式,论述了自我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关系——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终体现自我价值。意在勉励青年学生要积极融入集体,为集体、国家贡献力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这一公式在给人鼓舞的同时又给人带来深刻的启发,容易理解,同时也引人思考。
疑难探究
1.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课文通过“引出话题——论述话题——结束话题”的结构形式来构建全篇。先通过作者当前的人生、思想状态引出重要抉择的话题,然后讲述了作者第六次抉择,详细写出扶植年轻人的必要,提醒大家不要迷信权威,并积极践行自己的抉择,最后以一个公式结束话题,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期待。
疑难探究
2.同样是著名科学家面对青年学子所做的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风格大不相同,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这与作者个人的脾气秉性、说话风格有关,也与具体话题和主要表达方式的选择有关。丁肇中所讲的主要是思维方法、治学方法的问题,是比较抽象、理性、严肃的话题,表达方式上侧重论述,体现出层层推进、思维清晰的特点;虽然也谈到了个人经历,但只是作为印证观点的论据。王选则是漫谈自己一生的重要经历,比较具体、感性,表达方式上侧重叙述,体现出比较轻松、活泼的特点;虽然也有一些精辟的观点和见解,但大都是对于个人经历的一些感想,时时点缀,为演讲增色不少。
作者在演讲中介绍了自己一生中的第六个重要抉择——扶植年轻人及自己做出这一重要抉择的背景、缘由、目的、态度等,表现了他甘为人梯、真心诚意扶植年轻人、淡泊名利、胸襟宽阔、敢说真话、真诚善良的精神品质。
主旨归纳
1.见解精辟深刻。
比如谈论到“权威”,我们总是表示信服,但王选却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权威有些时候会反对新思想,而且权威代表的是过去时态,而不是现在时态或将来时态。再比如,他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可以看出王选对出风头这样的事情有清醒的认识。
写作特色
2.善于调侃,语言幽默。
王选在演讲中善于调侃自己,比如他说自己不再是权威时,说“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在讲自己现状时,说“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在讲到名人和凡人话题时,用了一系列风趣的对比,特别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这些调侃都引发了听众欢笑,让人印象深刻。
写作特色
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对老师的称呼
【夫子】孔子曾为鲁大夫,故孔子弟子亦称孔子为夫子。《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后因以之为学生对老师的尊称。
【师傅】老师的通称。《榖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后常用为学徒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
【先生】最初的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课后作业
请完成对应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