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第四单元 精彩讲演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走近作者 4 背景资料
5 字词梳理 6 整体感知
7 精读细研 8 疑难探究
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主旨归纳
9
写作特色
10
目
录
CONTENTS
课后作业
11
学习目标
梳理演讲思路,整体把握演讲的内容。(重点)
理解演讲者所阐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体会演讲语言的庄重典雅风格。(重点)
感悟奥林匹克精神,增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和公平竞争的意识。(难点)
新课导入
五个环分别代表着五大洲, 奥运五环是一个整体,亚洲是黄色的,非洲是黑色的,欧洲是蓝色的,美洲是红色的,大洋洲是绿色的。五环代表着世界五大洲,五色代表的是世界五大洲不同肤色的人民,五环连在一起代表着五大洲的人们能够友好相处。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走近作者
顾拜旦(1863—1937),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少年时代酷爱体育,对古希腊灿烂文化饶有兴趣。
1896年创办了现代奥运会,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将近30年,他还设计了奥运会会徽、会旗,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背景资料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古奥运会停办一千多年后复兴起来的。19世纪末,顾拜旦积极推动奥运会的复兴。1894年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1896年,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召开。现代奥运会计划每4年举办一次,1916年本应在德国柏林举行第六届奥运会,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办,1919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5个月,顾拜旦出席了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发表了《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演讲,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
返回
字词梳理
骤雨( ) 挚爱( ) 襁褓( )
崩溃( ) 枷锁( ) 拙劣( )
阐述( ) 诞生( ) 祈祷( )
湛蓝( ) 萦绕( ) 声誉( )
浩劫( ) 凋零( ) 沉甸甸( )
携手( )
zhòu
zhì
qiǎnɡ bǎo
kuì
jiā
zhuō
chǎn
dàn
qí dǎo
zhàn
yínɡ
yù
jié
diāo
diàn
xié
字词梳理
词语解释
萦绕:回旋往复;曲折环绕。
拙劣:笨拙而低劣。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破绽。
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暴风骤雨: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整体感知
1.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它是一种竞技精神,但它又超越了一般的竞技精神。
(2)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带来美感与荣誉感。
(3)它还可以促进和平、促进公平、促进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
大众参与。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7)
第三部分(8—10)
简要说明5年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情况,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所扮演的角色将是崭新的,并引出奥林匹克精神这一话题。
具体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平和与自信”和“大众参与”的新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表达了作者对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信心与美好祝愿。
精读细研
总领全文,“崭新角色”指奥林匹克主义被赋予的新任务,引出下文对新任务的叙述。
1.“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奥利匹克精神中的内涵是什么?
平和
自信
精读细研
3.请简述第2段的论证思路。
阐述奥林匹克精神被青少年推崇
分析人类产生平和自信精神的原因
告诉人们,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古人具备,当今青少年也具备。
精读细研
4.奥林匹克主义和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是什么?
①平和与自信的精神特质使得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②一般的体育运动强调竞技,主要给运动员个人带来乐趣与胜利感,奥林匹克主义除了追求胜利,还强调愉悦和美。
精读细研
5.从第5段来看,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宗旨是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宗旨
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少年。
做法
不断推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让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
精读细研
6.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
顾拜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参与。即使“地位最底下的公民”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顾拜旦的一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同样强调了这一奥林匹克思想的精髓。顾拜旦提倡和复兴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非常广阔的胸怀,是以全人类不断完善自我为出发点,绝非号召人们单纯为夺取桂冠和金牌而拼搏。
精读细研
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
作者首先指出了目前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奥林匹克运动只是贵族的活动,大众被排除在外;人们渴望进步,但往往被引入歧途;青少年因落后的教育失去平衡。
同时,作者也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即将迎来破晓的黎明。奥林匹克精神正逐渐被青少年所崇尚,它必将以现代化产业发展所赋予的各种形式为社会底层的人们所享受。作者还对奥林匹克运动寄予了美好的期待,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精读细研
8.作者在文中阐述了哪些重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原因?
人们渴望奥林匹克精神中表现出来的勇气
教育青少年
9.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
奥林匹克精神包括但又超越了一般体育运动精神,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美感和荣誉感,它可以让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推动社会的进步。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拟人
赋予奥林匹克主义以人的特性,形象地表现出奥林匹克主义在动荡的时局下顽强发展,使演讲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精读细研
(2)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象征
“支撑”“支柱”表明“平和与自信”对“古文明”和“新生文明”的重要性。“暴风骤雨”象征世界范围内的革命风暴,从侧面表现了“平和与自信”的顽强与坚毅。
精读细研
(3)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比喻
把当时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比作“狂风骤雨”,把战后的世界形势比作“黎明”,把奥林匹克运动的丰硕成果比作“沉甸甸的金黄麦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给世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充满诗意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待,对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美好祝愿。
精读细研
2.下面这两个反问句能否改为陈述句?为什么?
不能,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强烈不满,旗帜鲜明地反对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运动之外,有力地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必须要面向大众”的观点。改为陈述句后,表达效果会减弱。
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精读细研
(1)“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应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呢?
用赞颂的语气,喜悦的语气。
3.揣摩下面的句子,体会演讲的语气。
精读细研
(2)“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找出应重读的关键词语。
“包括”“超越”这两个关键词语需要重读。
精读细研
(3)“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应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朗读呢?
语调逐渐上扬,用赞美的语气。
疑难探究
本文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过去5年的历史,接下来说明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为全面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作铺垫。接着,作者具体阐明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最后,作者表示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全文层次清楚,布局严谨。
作者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表达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激发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
主旨归纳
1.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作者首先回顾了过去几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所经历的一切,展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接着联系现实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并指出奥林匹克精神是构筑未来世界不可或缺的力量;最后又满怀信心地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必将有一个光明的前景。全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逻辑性和说服力都很强。
写作特色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本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如文章第3段“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将“自信”“平和”比作“姊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再如第5段“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将“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事业”比作“大厦”,表现了作者对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欣慰与自豪之情。又如最后一段中“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描绘动人的场景,展现出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前景。
写作特色
课后作业
请完成对应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