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搜索两个城市的网络信息,完成这两个城市的不同方面的比较。在搜索信息的时候学生要学习关键字的使用,找到准确的关键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搜索资源的准确性,学生还要掌握逻辑命令的使用方法。网络资源的保存也是这个任务的一部分,将下载的网络资源整理后,保存在本地计算机中,以便在以后使用。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此年龄段学生较易动,好奇心强,爱表现。因此,教师除了组织常规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七年级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试一试,看一看,比一比,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通过“探究新知,巩固创新,小结评价”环节的设置,让大家动手表现,体验成功。由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水平高低不一,个性特征也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分层,旨在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体验。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搜索引擎的概念和作用;能熟练使用关键字和逻辑词等搜索技巧;能将找到信息保存并使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搜索城市信息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提高学生动手尝试的能力;在比较两个城市的不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索两个城市的信息,了解祖国的美丽,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我确立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和网络资源的保存。
难点:搜索引擎中逻辑命令的使用。
教学方法
(一)、教法
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指导法、操作尝试法、赏识教育法并对整个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欣赏两组幻灯片(创设情境法)导入课题。学生合作探究(操作尝试法),掌握新知。针对学生操作情况的反馈,教师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法)。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达到课堂教学素质化。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乐学”;“能学”;和“会学”。只有做到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才得以实现,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地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二)、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也就是“学会不如会学”。那么由此可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本课中,我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三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 、教学用具
网络教室、POWERPOINT教学软件等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情境导入:以假期自助旅行去昆明为出发点,提出问题:昆明与沈阳两个城市的名胜、地理位置、交通等。为此,我们就要收集这方面的信息,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使用网络搜索引擎。
探究新知:从同学讨论收集信息的方法中,谈到了网络,教师即而引出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讲述有哪些常用的搜索技巧:
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查找。
使用多个词语搜索。
减除无关资料。
通过观赏教师的演示文稿:以百度为例,介绍搜索引擎的使用和技巧,介绍如何保存搜索的信息。同时启发学生练习完成“牛刀小试”环节,上机实践,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搜索引擎的使用。自己亲身体验使用搜索技巧带来的方便。理论与动手能力相结合,加强学生知识的掌握。
巩固创新:教师提出建议:自助旅行,电子地图是不可缺少的,然后介绍灵图UU软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使用前面学习的搜索引擎搜索“灵图UU”,并完成软件的下载与运行。
小结评价:教师提出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查找我们抚顺的电子地图和三维地图,然后了解以下信息:
我们学校的位置。
从家里到学校的乘车方案和距离。
查找所在学校附近道路的名称。
由于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并且很熟悉的,所以学生会积极参与。每组选一名同学为代表将本组收集的信息展示给同学们。师生共同评价。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也培养其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能力。最后教师总结本课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