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作者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
司马光(1019-1086)
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人物简介
吕蒙
吴国名将
孙
权
吴国创始人
鲁肃
吴国谋士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一、读故事
1、朗读课文,同桌互译。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q?
yé
shú
suì
jí
gēng
qīng
翻译五字诀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子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用
事务
难道
想
成为
通“耶”吗
只
应当
历史
罢了
说
谁
认为
比得上
当初
告诉,对……说
现在
掌管
大事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开始
和
讨论
评议
非常
惊奇
如今,现在
就
怎么
迟
于是
拜见
表顺接,然后
到,等到
不再是
拭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开始
和
评议
非常
惊奇
如今,现在
到,等到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小结:古今异义
1、博士
2、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
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
3、孤常读书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单。
一词多义
当
以
见
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当权
应当
用
与“为”组成认为
了解
知晓
关键词语
当涂
岂
邪
但
见
涉猎
才略
关键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注意翻译顺序)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拭目相看,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知识积累
吴下阿蒙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
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
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知识积累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
眼光看待别人,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
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一、读故事
2、补全对话。
以下是孙权、吕蒙、鲁肃三人的微信聊天记录,请根据课文补全对话,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初
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
权:
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
及鲁肃过寻阳
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注意加线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二、讲故事
1、变换角度讲故事
请你分别从孙权、吕蒙、鲁肃的角度自述这个故事,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二、讲故事
2、理清思路,根据情节填空。
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
劝
就
叹
赞
二、讲故事
3、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2)故事有没有提到吕蒙就学的过程?
(3)鲁肃是如何叹学的?
二、讲故事
延伸: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一劝
二劝
一语道破,指出“学”的必要性
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委婉批评,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辞以军中多务
乃始就学
二、讲故事
延伸:
(2)故事有没有提到吕蒙就学的过程?
二、讲故事
延伸:
(3)鲁肃是怎样叹学的?
拜蒙母、结友
神态:
大惊
语言:
动作: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侧面描写
三、演故事
1、
请根据课文内容编剧,进行课本剧表演。
三、演故事
1、
请根据课文内容编剧,进行课本剧表演。
《
孙权劝学》
演员表:
孙权
—
吕蒙
—
鲁肃
—
三、演故事
2、评说人物
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形象。
三、演故事
孙权:吴国国君
严格要求
以身作则
循循善诱
吕蒙:吴国名将
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坦诚豪爽
鲁肃:吴国军师
豪爽有风度
真诚
温馨提示:
(1)孙权劝学的角度
(2)吕蒙变化的角度
(3)鲁肃赞学的角度
(4)联系自己实际
四、悟故事
聪明的,请你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都悟出哪些道理。
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开卷有益)。
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
我们不但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的人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要像蜜蜂采蜜一样,博采众长,读书要广泛涉猎。
非学无以广才,知识改变命运。
要关爱下属,关注其专业成长。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希望同学们都能从故事中悟出道理,以智慧为笔,汗水为墨,书写无悔的青春故事。
寄语
才闻仲永事,
又鸣吕蒙响。
万里学海横渡,
极目楚天舒。
树雄心,
立壮志,
起宏图。
鲁肃应无恙,
当惊学子殊!
五、写故事
六、拓展(作业)
请试着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
共同点:
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内容上的不同:
一正一反,吕蒙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
写法上的不同:
《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亡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7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达
·
芬奇
小结:
本文通过讲述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