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脸谱

文档属性

名称 唱脸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1-11-13 10: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唱脸谱》 说课稿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唱脸谱》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一)作品分析:
《唱脸谱》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京歌,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粹”——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唱脸谱》,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唱腔等音乐知识,并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演唱歌曲、交流京剧的知识、画脸谱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以“唱”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京剧的有关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2、难点:感受并体验京剧的音乐特点。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法设计
1、情感体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文章来源:Www.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
2、手势辅助。
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3、示范激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真正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与学生同体验、共欢喜,那无疑会在学生内心激起巨大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所以,在课前我精心学习了《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最大程度地激起学生了解、喜爱京剧的情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