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第2章 活动1 调整色彩与添加特效
科 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八年级 授课教师
课 型 新课型 课 时 2 本课时 1 授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 编辑处理图像 《活动1 调整色彩与添加特效》可以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以前所学而言,它是将学生以前对“图像”这一概念的认识的升化,由模糊到清晰化,对于本册书而言,则是为真正理解图像文件的操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是“开山之笔”,因此,本节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知识结构方面是一节不可或缺的一课。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颜色再现的原理发及颜色模式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彩的设置方法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教授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且乐于探索,因此比较适合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也由于个人知识结构、兴趣、环境等因素,他们在信息技术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要关注个别,兼顾全局,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了解颜色再现的原理以及颜色模式的初步知识 2.掌握调整图像色彩的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利用对比的方式来理解颜色再现及颜色模式的知识点
2.给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并设置图像的色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和保持对图形图像知识的探索欲望;
2.通过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作品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并设计任务供学生自主完成;同时辅以多媒体显示、学习平台,供学生进行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教学软件与资源:Photoshop软件以及教学用的素材 学生学习软件与资源:Photoshop软件以及学生实践操作用的素材
六、板书设计
活动1 调整色彩与添加特效(颜色再现与模式及调整图像的色彩) 一、颜色的再现
二、颜色模式
三、调整图像的色彩
七、教学过程
所需 时间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分 复习提问
图像的存储格式有啊些?
补充 口头回答 温故
知新
2分 引入新课
编辑加工图像时需要进行多种操作,其中色彩调整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操作。要调整好图像的色彩,使之符合所需的风格色调,首先要了解颜色再现和颜色模式的初步知识。 引导
思考问题。
导入新课
30分 讲授新课
一、颜色的再现
人们能过颜料、光影等各种手段来再现自然界中的丰富色彩,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一般分为色光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
课件展示:色光三原色、颜料三原色、互补色
二、颜色模式
无论图像用于何种用途,总需要用一种方法来描述不同的颜色,色彩学上把不同的颜色表示法称为颜色模式。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一般分为RGB模式、CMYK模式、HSB模式、Lab模式、灰度模式、索引模式。
课件展示:以上几种模式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模式的不同及其关系
调整图像的色彩
动手实践:调整图像的色彩
任务1: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任务2:调整图像的色阶
任务3:调整图像的色阶曲线
任务4:调整图像的色彩平衡
教材32——33页
讲解
演示说明
讲解
演示说明
引导启发
巡视辅导
重点强调
接受新知
观察、学习
接受新知
观察、学习
研究
操作
总结
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
自学探究
5分 总结归纳
掌握基础,能够独立调整图像的色彩。 明确重点,突出难点
梳理思路 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八、教学评价设计
制作适用的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表,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教师应予以引导和协助。 学习内容
自我评价(☆)
体会和收获
颜色的再现
颜色模式
调整图像的色彩
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