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平均速度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此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贵港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会的200m竞赛中,小华同学跑出了25s的成绩,则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
m/s,在跑步时他感觉站在边上为他加油的同学在往后退,是以
为参照物。
3.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大大的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长沙到北京全程1587km,列车运行时间只有6h30min,则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结果保留整数)。列车行驶时坐在位置上的乘客相对于车厢是
的。
4.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它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6.7km。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在进、出隧道口时,他分别看了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该车通过海底隧道的平均速度为
km/h。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则他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5.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m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
6.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
vB(选填“=”“>”或“<”)。
7.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2)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若减小纸锥的锥角,从相同的高度下落,其平均速度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8.如图所示,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20~40s内,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为
(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9.小汽车要通过一条总长为9000m的隧道,在隧道内小汽车的限速为80km/h。这辆小汽车经过隧道用时300s,则小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m/s,据此判断该小汽车是否超速?答:
(选填“是”或“否”)。
10.如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A为起点,B是终点。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上的平均速度为
m/s,且做
(匀速/加速/减速)运动。
11.如图所示是“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时间如停表所示,则sAC=
cm,vAC=
m/s,vBC
vAB。
12.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前35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m;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二.计算题
13.目前,平昌已开通多趟至成都和重庆的动车。我们通常所说的动车正式名称叫“动车组列车”。与普通列车相比,它有多个动力车厢。比如由巴中发往成都东的D5061次列车就是首尾各有一个动力车厢,可两头开,这种列车最高设计时速为160公里,还不能被称为高铁。
D5061列车时刻表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公里)里程
停留时间(分)
1
巴中
﹣﹣
14:15
0
10
2
平昌
14:48
14:50
52
2
3
达州
15:54
16:12
142
18
4
成都东
19:08
﹣﹣
514
﹣﹣
请根据D5061列车时刻表计算并比较此列车在“达州﹣成都东”及“平昌﹣达州”两段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到整数)。
14.小豪同学上学时,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4m/s,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6m/s;放学回家时,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v1=4m/s,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v2=6m/s。求:
(1)小豪同学上学时的平均速度v;
(2)小豪同学上学所用时间与放学回家所用时间的比值。
15.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请根据它提供的信息求:
(1)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动车在常州和南京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项目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2
12:05
发车时间
09:05
09:53
10:34
里程/km
0
84
165
300
16.某人在某地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下列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1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原路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前10min乙步行的速度
(2)前5min甲骑车通过的路程
(3)15min内乙的平均速度
1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30min内前进18km,停车12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求: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19.2020年汕头中考的体育将考男子1000m和女子800m项目。右表是某市2019年成绩对应表(一部分)。
(1)小玲(女)同学的考试成绩是100分,则她跑完8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东(男)同学考试时的前2min的平均速度是5m/s,则他还要跑多少米才完成考试?
2019年××市中考体育项目(男子1000m和女子800m)评分标准
分值
1000m
800m
男
女
120
2′57″
2′42″
115
3′07″
2′52″
110
3′17″
3′02″
105
3′27″
3′12″
100
3′37″
3′20″
95
3′45″
3′30″
20.小明的家距离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求:
(1)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
(3)小明上学时全程走路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解:
(1)由图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1cm,则小球从A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为:s=8.00cm;
(3)小球从A点到E点运动的时间为:t=0.2s×4=0.8s;
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vAE===10cm/s=0.1m/s。
故答案为:加速;8.00;0.10。
2.解:
(1)s=200m,t=25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8m/s;
(2)小华同学在比赛中向前运动,则路边为他加油的同学相对于小华位置不断后退,所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他自己。
故答案为:8;自己。
3.解:
(1)全程的平均速度:
v==≈244km/h;
(2)列车行驶时坐在位置上的乘客相对于车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乘客相对于车厢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244;静止。
4.解:由图知,通过隧道的时间为t=5min=h,
汽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为v===80.4km/h;
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过程中,小明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两者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80.4;静止。
5.解:(1)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0”和“1”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min;偏向“1”一侧,说明大表盘的读数应读大于3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0s,则该秒表的读数为0min+40s=40s,因此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40s;
(2)平均速度为:v===5m/s。
故答案为:(1)40;(2)5。
6.解:
(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刻内B球的路程不变,所以B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A。
(2)由图可知,第1s至第6s,A球、B球通过的路程均为20个小格,即A球通过的路程等于B球通过的路程,所以A球的平均速度等于B球的平均速度,即vA=vB。
故答案为:(1)A;(2)=。
7.解:(1)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故物体在任何两个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相等。由图知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2)由图知A、C两位置间的时间为0.4s,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v==≈0.107m/s;若减小纸锥的锥角,空气阻力减小,所以从相同的高度下落,平均速度将会增大。
故答案为:先变大后不变;
0.107;
增大。
8.解:(1)在s﹣t图象中,物体前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读出前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
(2)由图象读出物体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s′=200m,
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v′===5m/s。
故答案为:100;匀速直线运动;5。
9.解:(1)小汽车的平均速度是:v===30m/s;
(2)因为小汽车的平均速度v=30m/s=108km/h>80km/h,所以小汽车超速。
故答案为:30;
是。
10.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7.50cm,
物体在AB段运动的时间t=0.1s×5=0.5s,
则平均速度为:v===15cm/s=0.15m/s。
观察图可知,物体在每1秒通过的距离逐渐变大,由v=可知,物体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0.15;加速。
11.解:根据图示可知,sAB=25cm,sBC=65cm,sAC=90cm
tAB=2s,tBC=4s,tAC=6s
vAB===12.5cm/s
vBC===16.25cm/s
vAC===15cm/s=0.15m/s;
因此vBC>vAB。
故答案为:90.0;0.09;>。
12.解:
(1)由s﹣t图象可知,在0~20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通过的路程为s1=40m,
在20~30s内物体静止,通过的路程为s2=0m。
由图象可知,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该过程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40m=40m,
则该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为v3===4m/s,
则30~3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4=v3t4=4m/s×5s=20m。
所以,该物体前35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s1+s2+s4=40m+0m+20m=60m。
(2)由图象可知,物体在整个40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80m,
则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m/s。
故答案为:60;2。
二.计算题
13.解:列车从达州到成都东运行的时间和路程分别为:
t=19:08﹣16:12=2h56min≈2.93h;
s=514km﹣142km=372km;
列车的平均速度:
v==≈127km/h;
列车从平昌到达州运行的时间和路程分别为:
t′=15:54﹣14:50=1h04min≈1.07h;
s′=142km﹣52km=90km;
列车的平均速度:
v′==≈84km/h;
比较可知,此列车在“达州﹣成都东”比“平昌﹣达州”的平均速度大。
答:列车在“达州﹣成都东”比“平昌﹣达州”的平均速度大。
14.解:(1)由v=可得,前一半时间路程s1=v1t,后一半时间路程s2=v2t,
全程平均速度v====,
解得v=5
m/s;
(2)由v=可得,上学所用时间t上==,
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t1==,
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t2==,
放学全程所用时间t放=t1+t2=+=s×,
上学所用时间与放学回家所用时间的比值:
====;
答:(1)小豪同学上学时的平均速度v是5m/s;
(2)小豪同学上学所用时间与放学回家所用时间的比值是24比25。
15.解:(1)由表可知,动车由上海到南京全程的时间:
t=t2﹣t1=12:05﹣09:05=3h。
由表可知,上海到南京的路程s=300km,
则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v===100km/h;
(2)由表可知,动车在常州和南京间的时间:
t′=t4﹣t3=12:05﹣10:34=1h31min=h,
由表可知,动车在常州和南京间的为:s′=300km﹣165km=135km,
动车在常州和南京间的平均速度为:
v′==≈89km/h。
答:(1)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
(2)动车在常州和南京间的平均速度是89千米/小时。
16.解:(1)从出租车发票中可以得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从10:00到10:05,
所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t=10:05﹣10:00=5min=300s;
(2)从出租车发票中可以得知,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6km=6000m,
出租车行驶的速度:v===20m/s。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5min;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20m/s。
17.解:(1)由图象可知,前10min乙步行的路程为900m,
乙步行的速度为:v乙===1.5m/s;
(2)由图象可知,前10min甲骑车的距离为3600m﹣900m=2700m,
甲骑车的速度为:v甲===4.5m/s;
前5min甲骑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4.5m/s×5×60s=1350m;
(3)由图知15min内乙的路程为2×900m=1800m,
15min内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2m/s。
答:(1)前10min乙步行的速度为1.5m/s;
(2)前5min甲骑车通过的路程为1350m;
(3)15min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18.解:(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v1===36km/h;
(2)由v=可得停车后汽车行驶的路程:
s2=v2t2=72km/h×0.5h=36km,
总路程s=s1+s2=18km+36km=54km,
总时间t=30min+12min+30min=72min=1.2h,
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v===45km/h。
答:(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为36km/h;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5km/h。
19.解:
(1)小玲(女)同学的考试成绩是100分,
由表格数据可知她跑完800m的时间t=3′20″=200s,
她跑完800m的平均速度:
v===4m/s;
(2)小东前2min跑的路程:
s1=v′t′=5m/s×2×60s=600m;
小东参加的考试是男子1000m,则他还要跑的路程:
s2=s﹣s1=1000m﹣600m=400m;
答:(1)她跑完800m的平均速度是4
m/s;
(2)他还要跑的路程是400m。
20.解:一半路程s1=s2=×600m=300m;
(1)由v=得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1===300s;
(2)小明走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t2===200s;
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为:
t=t1+t2=300s+200s=500s;
(3)小明上学时全程走路的平均速度为:
v===1.2m/s。
答:(1)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300s;
(2)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为500s;
(3)小明上学时全程走路的平均速度为1.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