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是世界上曾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四位得主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两次独自获奖的得主:诺贝尔化学奖和和平奖
L.C.Pauling (1901-1994)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氨基酸链的α螺旋状结构
富兰克琳(R.E.Franklin)
(1920-1958年)
威尔金斯(M.Willikins)
(1916-2004年)
Franklin拍摄的
DNA的X衍射图
Franklin是最早认定DNA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不仅运用X射线衍射技术拍摄到了清晰而优美的DNA照片,为探明其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她还精确地计算出DNA分子内部结构的轴向与距离。
英国 伦敦国王学院
克里克( Francis Crick)
沃森(James Watson)
英国 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
(1916-2004年)
(1928- )
背景
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G、C四种碱基。
请写出DNA的基本单位,并尝试连接成长链。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
2’
3’
4’
含氮碱基
脱氧
核糖
磷酸
5’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的种类(4种)
A
脱氧
核糖
磷酸
G
脱氧
核糖
磷酸
C
脱氧
核糖
磷酸
T
脱氧
核糖
磷酸
3’
含氮碱基
脱氧
核糖
磷酸
5’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
.
.
.
.
.
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长链
3’
含氮碱基
脱氧
核糖
磷酸
5’
3’
含氮碱基
脱氧
核糖
磷酸
5’
3’
含氮碱基
脱氧
核糖
磷酸
5’
脱氧核苷酸之间靠磷酸连接(3,5-磷酸二酯键)
资料一
1951年11月,沃森听了富兰克林关于DNA结构的学术报告。随后沃森和克里克以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但由于沃森过于自信,在听报告时没做任何笔记,记不清富兰克林测量的DNA样品中水的精确含量。两人就这样带着这一关键性的错误信息开始了充满激情的工作。几星期后,沃森和克里克构建出三螺旋结构模型。
这个模型很快被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否定了。因为DNA分子中水的含量几乎是沃森假定的十倍。
资料二
1953年2月8日,克里克和沃森从威尔金斯那里拿到了一份关于DNA研究报告的副本。这份报告里面有许多重要的线索,其中包括DNA的结构具有特殊的对称性。意味着DNA分子是由反向的两条链组成。
1953年2月14日,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威尔金斯对沃森出示了一幅富兰克林于1952年5月获得的B-型DNA清晰X射线衍射照片。根据X射线的数据和密度的测量表明:DNA是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脱氧核糖—磷酸骨架在外侧。
O
A
P
O
T
P
O
C
P
O
G
P
资料三
T
C
A
G
内侧的碱基之间如何配对呢?沃森和克里克首先想到的是同种碱基配对,可是,有化学家指出他们的这种配对方式违反了化学规律。
美国生物化学家查哥夫(Erwin Chargaff)
A = T G = C
T
C
A
G
氢键
保存于纽约科学博物馆的模型
1953年2月28日,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终于诞生了
DNA空间结构模型的诞生
整个发现过程,就如同一个猜谜游戏,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别人已提供的线索,在最快的时间内求得了正确答案。难怪布拉格在为《双螺旋》写序时戏称他俩是“站在巨人的脚趾上”,用该书译者的话来说,他们连爬上巨人肩膀上的功夫都没花,此言妙极。有人可能会说他们不劳而获,其实是混淆了艰苦的工作与艰苦的思维之间的关系。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功凭借的是一种稀缺的想像力,而不是艰苦的实验数据收集,这决不是投机取巧。对此,别人只能望尘莫及。
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获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富兰克林(1920-1958),死于卵巢癌
二、DNA分子的结构
C
A
T
G
G
T
A
C
由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碱基:氢键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
三、尝试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预期目标:
能够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过程,从以下几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DNA基本单位怎样连接成长链?
2.两条链的位置关系?怎样在模型上体现?
3.碱基通过什么结构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的原则?
4.螺旋方式有几种?
特别提醒:碱基的排列顺序是一定的吗?
设DNA一条链为1链,互补链为2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可知:A1=T2 , A2=T1, G1 = C2 , G2 =C1。
则在DNA双链中: A = T , G = C
A 1
T 2
T 1
A2
G 1
C 2
C 1
G 2
DNA双链
1
1
①
双链中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
推理:
两链中不互补的碱基和与两链碱基总数之比等于50%(1/2)。
推论:
=
T + C
A + G
=
T + G
A + C
=
A+T+G+C
A+G
2
1
1
1
②
一条链中互补碱基的和等于另一条链中对应的互补碱基的和。
一条链中不互补碱基的和之比等于另一条链中这种比值的倒数。
A1+G 1
T 1 +C 1
T 2 +C 2
A 2 +G 2
=
A 1+C 1
T 1 +G 1
T 2 +G 2
A 2 +C 2
=
T 2 +C 2
A 2 +G 2
③
A1+G 1
T 1 +C 1
= a,则
=
a
1
=
A2+T2
A1+T1
=
G2+C2
G1+C1
A 1
T 2
T 1
A2
G 1
C 2
C 1
G 2
DNA双链
a
两条链中互补碱基和与两条链碱基总数之比,与任意一条链的这种比值相等。
A+T
A+T+G+C
A 1 +T 1 +G 1 +C 1
A 1 +T 1
=
=
A 2 +T 2 +G 2 +C 2
A 2 +T 2
=
A 1 +T 1
(A+T)
1
2
=
=
A 2 +T 2
④
=a,则
A+T+G+C
A+T
=
A1+T1+G1+C1
A1+T1
A 1
T 2
T 1
A2
G 1
C 2
C 1
G 2
DNA双链
★双链DNA分子中相互配对碱基(A与T、G与C)的和的比值等于其中任何一条链的相应比值。
A + T
G + C
A 1+T 1
G 1+C 1
A 2 +T 2
G 2 +C 2
=
=
同理:
G+C
A+T+G+C
=
=
A 1 +T 1 +G 1 +C 1
G1 +C 1
A 2 +T 2 +G 2 +C 2
G 2 +C 2
(G+C)
1
2
G 1 +C1
G 2 +C 2
=
=
推理:
A 1
T 2
T 1
A2
G 1
C 2
C 1
G 2
DNA双链
碱基比率的规律性
在双链DNA分子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可推出以下比例关系:
①常数关系:
(A+G)双链=50﹪,(T+C)双链=50﹪;
A+T+G+C=1;(A+G)/(T+C)=1
②倒数关系:
如某单链中(A+G)/(T+C)= k,则其互补链中(A+G)/(T+C)=1/k。
③等数关系:
(A+T)单链=(A+T)互补链=1/2(A+T)双链
(G+C)单链=(G+C)互补链=1/2(G+C)双链
知识小结
有关DNA中的碱基计算
1、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23%,求A占多少?
解析:
因为DNA分子中,A+G=T+C。所以,
A=50%–23%=27%
2、在DNA的一个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多少?
若DNA的一个单链中,A+T/G+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多少?
2.5 1 ;
0.4 0.4
3、某双链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整个DNA碱基总数的54%,其中一条链上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求另一条链上G占其所在链碱基总数的百分含量。
解析一:
设DNA分子碱基总数为100.
已知:A+T=54,则G+C=46
所以,G1+C 1 =G 2 +C 2 =23
已知:G 1 =
×100×22%=11
1
2
所以, C 2=G 1=11
则: G 2=23–11=12
G 2
A 2 +T 2 +G 2 +C 2
=
12
1
2
×100
=
24%
解析二:
已知
A+T
总
= 54%,
则
= 46%
G+C
总
所以
G1+C 1
1/2总
= 46%.
已知
1/2总
G 1
= 22%
所以
1/2总
C 1
= 46%–22%= 24%
因为 G2=C1
所以
1/2总
G 2
= 24%
24%
4、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34%,
其中一条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那么,对应的
另一条互补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38%
5、在含有四种碱基的DNA区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
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 ( )
b≤0.5 B. b≥0.5
C.胞嘧啶为a(1/2b-1) D.胞嘧啶为b(1/2a - 1)
C
6、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A,
由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G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
总数的多少?
40%
1、某双链DNA分子的碱基中,鸟嘌呤占30%,则
胸腺嘧啶为_____
2、一个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占20%,那么在含有
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中,胞嘧啶 应是_____
3、 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20%,T=22%,求整个
DNA分子中G= _____
20%
60个
29%
4、(2000上海)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
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 带不同
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 ( )
A、4120 B、1204 C、460 D、604
C
练习:
5.已知在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 m 时,求:
(1)在另一互补链中这一比例是多少
1/m
(2) 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分子中又是多少
1
(3)在另一互补链中这一比例是多少
n
(4)这个比例在整个DNA分子中又是多少
n
6: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
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 ,又知DNA的
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
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
A、26% B、24% C、14% D、11%
A
当在一单链中,如果(A+T)/(G+C)= n 时,求:
基础知识简答
1、沃森和克里克于 年提出了著名的 模型,为
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 奠定了基础。
2、DNA又称 ,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 (由
一分子 、一分子 、一分子 组成)。
组成DNA的碱基共有 种(符号表示为 ),脱氧核苷
共有 种(名称是① 、② 、
③ 、④ )。
1953
DNA双螺旋
各种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
脱氧核苷酸
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4
A T G C
4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 平行的 长链 而成,
排在外侧的 和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通过 连
接起来的 排列在内侧。碱基对的组成规律是 与 配
对, (A)一定与 (T)配对, (G)
一定与 (C)配对,反之亦然,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
做 原则。
4、 DNA的碱基只有 种,碱基对只有 种,而分子结构具
有 性,这完全是碱基对的 千变万化的结果。
两条
脱氧核糖核酸
盘旋
脱氧核糖
磷酸
氢键
碱基对
嘌呤
嘧啶
腺嘌呤
胸腺嘧啶
鸟嘌呤
胞嘧啶
碱基互补配对
4
两
多样
排列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