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我爱大海 课时数:2
教材解读:本篇课文选自吴季松的《人类从这里走向海洋——西欧》,是一篇以大海为对象的写景文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清晨的大海是沉静的,上午的大海是变化的,夜晚的大海是凄凉的,傍晚的大海是恐惧的,突出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在文中,作者借助多种手法,具体描写了大海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动态和人们的感受,最后以“浩瀚无际”、“变幻无穷”点睛,说明了爱海的原因,让我们也充分感悟了大海的性格与魅力,也尽情享受着大海的赐予:它给我们以希望、活力和激励。
教学目标 A类1.认识课后3个认读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正确理解“硕大无朋、粼粼发光、浩瀚无际、惊涛骇浪”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B类1.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深厚感情。2.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C类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预习作业 (第一课时)1.认识课后3个生字, 练习写会课后11个生字。查阅工具书或资料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如:图片、文章、录像、影视片段等。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自己体悟的情感。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试用“\\”给课文分段。再想想文章的结构方式是什么?5.找到作者直接赞美大海的段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达的情感。(第二课时)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时段的大海,这时的大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此时的大海的?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写出喜欢的原因。2.“这种连岸上的人都感到恐惧的时刻,在大海之中一叶孤舟之上的人又是什么心情呢?”一叶孤舟之上的人是作者看到的么?如果用万吨巨轮替代一叶孤舟可以么?为什么?这一句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法?3.你怎么理解“只有这种时候才能考验真正的远航探险者,也只有经历了这种考验的远航探险家才能到达目的地。”4.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大海中航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5.通过学习,你领悟到了作者的哪些表达方法?
教 学 板 块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课时第一板块——歌曲导入【约4分钟/C1】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闭眼倾听,在脑海中浮现大海画面。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大海的资料。教师补充。 3.大海以它博大的胸怀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咱们同学有见过大海的么?。没关系,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吴季松走近大海,感受它的魅力。板书课题。 倾听,想画面,说对大海的感受。交流收集的资料。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约16分钟/A1.A2】1.检查读课文情况,及时纠错。2.抽读词语,理解词语。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出示课件,齐读内容。(2)写生字。要求:把拼音替换成汉字,重复出现的只写一次。(3)同桌互相交换,对照大屏幕检查。指导错字。 认真倾听,为同学纠错,为自己争取机会。读词语,交流对词的理解。读课文梗概。在练习本上写生字,与同桌互批,纠错。
第三板块——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B1】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理清层次。说说结构方式。3.说说主要内容。 读课文,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补充,质疑。
第四板块——体会作者的感情【约10分钟/A2.B1】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作者直接赞美大海的段落,读一读。2.交流相关句子: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达的情感。3.感情朗读。 边读边找句子。全班交流。在读中体会语言中的情感。
第二课时第一板块——小组合作探究【约5分钟/ B1.B2】1.指名读预习作业中的题。2.分组交流这五道题。 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对要求题目的交流,积极发表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二板块——全班交流展示,感受大海的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深厚感情。【约30分钟/A2.B1.B2】1.五个小组代表上台各书写一个题目的答案要点,组员可上来补充。其他组同学按照指定内容继续讨论交流。2.小组代表上台依次讲解(组员可补充),其他组可补充、质疑、对抗。(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时段的大海,这时的大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此时的大海的?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写出喜欢的原因。指导感情朗读。(2)“这种连岸上的人都感到恐惧的时刻,在大海之中一叶孤舟之上的人又是什么心情呢?”一叶孤舟之上的人是作者看到的么?如果用万吨巨轮替代一叶孤舟可以么?为什么?这一句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法?(3)你怎么理解“只有这种时候才能考验真正的远航探险者,也只有经历了这种考验的远航探险家才能到达目的地。”教师结合实际适时补充,阐发生活中的哲理:只有经历了险境的考验,才能到达目的地。(4)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大海中航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5)通过学习,你领悟到了作者的哪些表达方法? 指定小组代表做好文字展示,其余小组继续深入交流。积极参与全班交流,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自己的预习清单上做补充性批注。
第三板块——检测,总结【约5分钟/ B1.B2.C1】1.检测:在课文中,作者按照()的顺序,写了大海的()、大海的()以及人们对于大海的()。读了课文,你觉得大海的容颜是()的。2.总结全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学习作者写法的同时,也同作者一同感受着大海的浩瀚无际、变幻无穷。其实,人生也如大海一样,有潮起潮落,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只要我们经受住险境的考验,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3.作业布置:(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选取课文中某个时段的大海景象,画一幅画。(3)阅读其他描写海的文章。 思考,回答。了解作业。
板书设计: 清晨 沉静
我爱大海 上午 变幻 浩瀚无际
傍晚 凄凉 变幻无穷
夜晚 恐惧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