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右图为《孔子世家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家谱
实际上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郡县制
2.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
的是
等级
乐队
乐舞
王
四面
八佾
诸侯
三面(缺北面)
六佾
卿大夫
二面(缺北和东)
四佾
士
一面(只有南面)
二佾
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4.“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5.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6.《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7.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情况,这一朝代应是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8.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此事可能发生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进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
主要途径是
?A.军功授爵
B.察举制或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
A.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
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D.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代宰相形同虚设
12.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派文臣做州郡长官
B.设“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13.“胡惟庸(明初丞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丞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14.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诏”(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诏”)负责起草。这一变化
A.精简了官僚机构????
????????B.理顺了职官权责??
C.削弱了宰相权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
15.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6.“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
B.雅典的民主制
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
17.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
18.雅典人认为:“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是遵守法律的。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是间接民主
B.雅典公民毫无人身自由
C.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特点
D.雅典的民主建立在法律基础上
19.《论民主》一书中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其依据是
A.古希腊实行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
B.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
C.财产等级制的推行
D.陶片放逐法实行
20.有学者指出,“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这里旨在强调
A.雅典民主制因外敌的入侵而消亡
B.雅典民主传统仅通过著作流传后世
C.雅典民主制对近代民主政治有重大影响
D.雅典民主制战胜了中世纪的封建专制
21.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观点的主要理由是
A.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法典规定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D.与习惯法相比,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2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23.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的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
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A.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意在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D.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24.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25.1688年,英国发生宫廷政变,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英国人赋予这次政变
以“光荣革命”之名,予以高度肯定,最主要的原因是
A.以不流血的方式达到革命的目的?????
B.建立起对王权的法律约束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使国王居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6.“据俄新社2015年11月23日消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将向议会提议,批准英国参
与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行动。”该提议能否通过取决于
A.议会对提议的支持率???
B.国王对提议的态度
C.民众对议会的满意度?????
D.国王对首相支持度
27.下表为英国议会改革的重大事件列表。表格反映的主要趋势是
1867年、1884年
一再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1872年
议会通过秘密投票法,使选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意志
1883年
通过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5年
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定按人口分配议席的原则
A.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
B.由直接选举到间接选举
C.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D.议会主权原则逐渐确立
.28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9.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与山东相关的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30.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非选择题
31.制度创新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与“秦”分别建立了什么制度,各有何优越性?
材料二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创新”的一个表现,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1—5
ABCBB
6—10
BCBBB
11—15
CABCB
16—20
BADAC
21—25
ACDAA
26—30
ACCAA
31.(22分)
(1)周:分封制,优越性:扩大了周朝疆域,有利于巩固周朝统治。(4分)
秦:郡县制,优越性: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4分)
(2)突破性创新:创立科举制度。(2分)
作用:科举制度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才能作为录取的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选拔了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6分)(任意三点得6分)
或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2分)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6分)
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6分)
1—5
ABCBB
6—10
BCBBB
11—15
CABCB
16—20
BADAC
21—25
ACDAA
26—30
ACCAA
31.(22分)
(1)周:分封制,优越性:扩大了周朝疆域,有利于巩固周朝统治。(4分)
秦:郡县制,优越性: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4分)
(2)突破性创新:创立科举制度。(2分)
作用:科举制度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才能作为录取的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选拔了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6分)(任意三点得6分)
或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2分)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6分)
(3)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