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6 20:4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运算定律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车外出旅行。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的某一天的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李叔叔算一算。
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探究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师:看,李叔叔今天就遇到了难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的主题图和例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 km。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请学生把不同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思路。
40+56=96(km);56+40=96(km)。
(3)师: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40+56=56+40)
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1)观察发现。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大多数学生能发现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猜想验证。
师:这一组算式中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它们的位置,和不变。是不是任意的两个数相加,都有这么一个规律呢?
师: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指名学生汇报。
17+48=48+17(你是怎么想的?能完整地表述吗?)
因为17+48=65,48+17=65,所以17+48=48+17。(说得真完整,我们学数学就得有理有据。)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总结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算式,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①我发现不管这两个加数是多少,把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它们的和都不变。(概括得真好,你能给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
②加法交换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可能用文字、图形、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如: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些表示方式都可以。
师:这里的“甲、乙、△、☆、a、b”分别表示什么?
它们可以表示任意两个数。
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都很不错。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板书:a+b=b+a)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题,提出问题。
师:理解题意。这道题是已知什么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已知三天中每天行驶的路程,求三天的路程之和。)
师:你想怎样列式呢?
[板书:(88+104)+96=288(千米)]
师:你是怎样想的?(先算出第一天、第二天的路程和,再加上第三天行驶的路程)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先算出第二天、第三天的路程和,再加上第一天行驶的路程)
[板书:88+(104+96)=288(千米)]
师:为什么104+96要加小括号?(表明要先算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路程和)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数字、运算符号和计算结果都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相等)
师: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板书(88+104)+96=88+(104+96)]
2.比较发现。
[板书:(88+172)+96○88+(172+96)
255+(145+207)○(255+145)+207]
师:比较上面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等)
师: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
师:观察这几组算式,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三、巩固练习
1.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试试看吧。
766+589=589+□
287+129+118=287+(□+118)
300+600=□+□
(58+47)+56=58+(□+□)
257+□=474+257
2.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或加法结合律吗?
270+380=380+270
b+800+200=b+(800+200)
3.运用加法交换律,或加法结合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写写试试吧。
25+49+75=( )+( )+( )
4.简算。
9+99+99+999+9999+99999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0+56=56+40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88+104)+96=88+(104+96)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教后思考】
本节课教学是围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方法展开的,让学生感受到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从而达到经历过程、讨论提升、归纳概括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探究规律时,抓住40+56和56+40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计算结果相等且都能解决问题这一事实,引导学生从更多的“交换两个加数,和不变”的算式中发现规律,最后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在教学加法结合律的环节中,由于学生已经从探究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探究方法,所以教师适当放手,促进学生知识自主迁移,形成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