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贞节牌坊
贞节牌坊——从青春到坟墓的漫长苦守,一个女人终身幽禁的证明。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一、背景:(明清——封建社会晚期)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盛极而衰
废丞相,设军机处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活跃(江南)
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思想:封建传统礼教的禁锢(道学家)
传统理学阻碍社会进步,“西学东渐”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
(1527-1602)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1610-1695)
(1613-1682)
(1619-1692)
温陵居士
梨洲先生
亭林先生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观点 意义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知识归纳:
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批判程朱理学,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倡“法治”,主张工商皆本
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反对君主专制
唯物观点,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趋时更新”
1、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
2、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的共同点是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
(3)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1)(2)(3)(4)
B、(1)(3)(4)
C、(2)(3)(4)
D、(1)(2)(3)
分析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共同的生活背景:
2、共同的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而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分析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2、共同的思想主张: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战国时,《商君书》载:“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收为奴。” 明末清初时,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 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就以上材料,说明两种思想的不同点,说明其各自反映的历史时期特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评论。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分析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2、共同的思想主张: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踏实钻研学问,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决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都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批判,三人批判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4、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三.明清儒家思想的评价
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3、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07年广东高考)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字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族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嫁他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7)太平天国时期被结合
(8)维新变法时期出“新意”
(9)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抨击
(10)“文革”时期被否定
(11)新时期批判地吸收
知识整理: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创立 和发展
(2)秦朝时期:受压制
(3)西汉时期:改造与“独尊”
(4)魏晋至隋唐时期:进一步改造
(5)宋明时期:转型与成熟时期
(6)明清时期:批判与继承
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三种主张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受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009上海卷)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了发生了哪些变化?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追踪探究
新闻点击:
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
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
养有积极作用。
儒家提倡“孝”、“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
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强调 “正身自省”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
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的发展。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
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
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之:其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也为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汲取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