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川市官备塘中学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2练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综合练习能力提升卷(word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汉川市官备塘中学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2练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综合练习能力提升卷(word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6 17:5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综合练习能力提升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2.下列各种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气中CO2增加
②SO2、NO2排入大气中③CO大量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排入大气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3.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①一氧化碳
②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③氮的氧化物
④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
下列关于资源能源叙述错误的是(

A.水资源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C.氢能源没有污染并且成本低,现已普遍使用
D.乙醇汽油既节约石油资源,又能促进农业生产
5.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6.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和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7.“霾”是由细小颗粒物组成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列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活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①②④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站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直接减少( 

①沙尘暴;②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③酸雨产生;④空气污染;⑤水污染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9.下列各项操作或措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是( 

①用酒精作燃料;②某化工厂大量使用煤作燃料;③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④用乙醇汽油作燃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检查气密性
B.乙:加入锌粒
C.丙:产生氢气
D.丁:收集氢气
12.氢能作为一种新能源目前仍处在研究阶段,其原因是( 

①氢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还无定论;②廉价制取大量氢气的技术尚未成熟;③氢气的运输问题还没有解决;④氢气燃烧有可能爆炸,不安全。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14.我国“十二五”规化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A.Zn+H2SO4(稀)=ZnSO4+H2↑
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气)高温H2+CO
C.太阳光分解水:2H2OTiO2太阳光2H2↑+O2↑
D.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15.“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A.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
B.生活、工作中能重复使用的物品重复使用,做到物尽其用
C.大力发展以煤炭为原料的火力发电,促进经济发展
D.节约用电,珍惜每一滴水
16.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17.化学与环境、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肥的合理使用,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B.绿色化学的快速发展,减轻了环境污染
C.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18.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各大城市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有(

A.C2H5OH;  
B.液化石油气(LPG)和压缩天然气(CNG);
C.H2;
D.只有压缩天然气(CNG)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水能、风能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逐渐被发现,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C.煤大量燃烧会污染地下水资源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塑是化学变化。
20.我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科学家正在开发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潮汐能
21.
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
22.从“宏观”和“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该反应中分子、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2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
②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使PM2.5的污染加剧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增加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④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加剧空气的污染,它们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农业上选种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其他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氢化镁(MgH2)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储氢材料。当它与水混合时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硫化丙烯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煤的使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含硫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
。因此应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填字母)。
A.太阳能  
 
B.风能  
  C.石油
(2)乙醇汽油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3)二甲醚(CH3OCH3)被认为是21世纪新型燃料,二甲醚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酸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和CO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反之则为氧化剂。那么上述反应中的NO是____________剂。
(3)上述反应产生的CO2大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植树造林、低碳环保刻不容缓。
4.目前人类可以从多方面获取能源,我国在能源获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l)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氧气可从空气中获取,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
2NaCl+2H2O2X+Cl2↑+H2↑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
(2)截止2017年6月2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连续开采可燃冰超过22天。可燃冰(化学式CH4·8H2O)能释放出甲烷气体,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__。
5.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可用__________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中/华-资
源%库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__。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7.中国地质调查局5月18日宣布,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色晶体,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石油、煤低两个数量级,但同等条件下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石油、煤多数十倍。目前,我国己探明在南海存储的可燃冰相当于650亿吨石油,按我国当前能源消耗水平,可供我国使用130年。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可燃冰的一条性质__________;
(2)可燃冰降压可分离出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可燃冰作为未来一种潜力巨大的能源,其突出的优点为_______(任写一条);
(4)可燃冰若开采不慎,会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露,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
8.2017年5月18日,中国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己居世界前
列.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其外观像冰一样但遇火即可燃烧.
(1)可燃冰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资源.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还必须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两种新能源 
 ;
(2)可燃冰经过处理可得到CH4,点燃CH4之前应 
 ;
(3)取一定质量的CH4和25.6gO2在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gCO、bgCO2和18gH2O,则a+b= 
 .
9.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汽油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2)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有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pH_____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
+2SO2+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4.4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8CH3OH+xO2mCO2+2CO+16H2O。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有3.6g水生成,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10.乙醇(俗称酒精)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乙醇(C2H5OH)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罐中,葡萄糖(C6H12O6)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乙醇汽油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的现象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地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____。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_________。
12.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均属于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燃烧含硫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大量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雨水的pH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形成酸雨。
(3)在实验室里,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xH2O=K2SO4+2MnSO4+2H2SO4.其中x的值为_________;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填符号)。
(4)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通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又遇到静稳天气,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13.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的_______。煤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元素,燃烧产生的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的产品之一是____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4.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煤燃烧时将_________能转化为热能。若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_________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人体中毒。
(2)在一些农村地区,木柴仍然是常用燃料,燃烧木柴时,常把木柴架空,其目的是_________,要使柴火熄灭,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3)不少家庭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A.二氧化硫
B.氢氧化物
C.一氧化碳
D.PM2.5
15.我国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煤炭工业应重点关注煤炭安全色开采、智能矿山建设、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
(1)煤是一种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的气化是使煤变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有:
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H2+CO2
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②和反应③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都是置换反应
B.水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C.生成物都是可燃性气体
D.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16.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选用上图仪器可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用KClO3和MnO2制O2应选则________组装发生装置(填字母,下同)。用废铁屑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

并欲控制产生H2的速率,应选________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某同学欲制取二氧化碳,他选择组装B、C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4)某同学用F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端进________端出,若用此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端进________端出。(填b或c)
1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功能装置.
(1)若用于制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________,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________?(填“B”或“C”)相连.
(2)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可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则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___;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X是水,Y是CaC2固体,则从A中放出乙炔(化学式:C2H2)气体,同时还生成一种碱.乙炔微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若用乙装置收集乙炔,则乙中还应该装入________;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①仪器a
的名称为________
②向a
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
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_______
②若生成H2
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CaO
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

欲使气球胀大,
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