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讲义
学员姓名
年级
初二
科目
物理
日期
时段
授课教师
课题
第二讲:声音产生与传播(实验)
学习目标
1.理解声音的产生;
2.掌握声音的传播.
圆桌会议
试图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发出声音。
3、声源:通常把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发声体,也叫声源。
(1)声波:物理学中将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注意: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振动的空气并没有随着声波向前移动,而是在原处振动。声波实际上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通过周围物质传播开去。
声音的实质:声音是一种机械纵波。波是能量的传递形式
(2)传播条件----
介质:声音的传播是需要通过物质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作介质。
思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为什么?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由于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面对面说话是听不到的,要通过无线电来通话。
声波不但能在空
气
中传播,而且也能在
液
体
和
固
体
中传播。
(3)传播速度
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作声速。
观察下面的表格:
由上表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4)回声:声波的反射现象。
1、声波在同一种介质里是匀速向前传播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反射会来的声波要比原来的声波滞后0.1秒到达人耳,人们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而听到回声。若间隔小于0.1秒,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而无法区分开,只是感到原来的声音增强了。
3、回声的利用:测海底的深度、高山间的距离、水中潜艇的远近等。
一、声音的产生
教法指导:注意告诉学生声音产生的原因。拓展训练由学生独立完成
例1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图6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答案】C、D
【解析】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D、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1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锣面时,锣面停止
,锣就停止发声了。
【答案】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教法指导:要求学生理解回声,掌握关于速度的计算。
例3一个人想测量自己距离对面高山的距离,在大声呼喊之后的3秒时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问他到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3秒的时间是声音传播一个来回的时间,因此算距离应该用1.5秒
【答案】510
变式训练1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_______中传播得快.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气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A组】
一、选择题(共10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3.阿凡提遇见巴依老爷在吃鸡,说到:“好香的鸡呀!”巴依老爷说:“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你闻到了就要付钱给我!”阿凡提拿出钱袋摇了摇说:“钱币的响声是钱的一部分,你听到了我就付过钱了!”关于这段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闻到鸡的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
能闻到鸡的香味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C.
能听到钱币的响声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
能听到钱币的响声只与钱币的振动有关
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
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
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
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7.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
手指
B.
琴弦
C.
弦柱
D.
空气
8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
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9.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声波可以清洗钟表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
将正在发声的交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
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10.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
A.
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
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
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
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有四个实验现象: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C、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象;D、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
1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 _________ 产生的,并通过 _________ 传到人的耳朵.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13.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会逐渐
,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
.宇航员在太空中
(“能”“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需要通过 _________ 进行交流.
14.
空气(2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上表格是声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m.s﹣1),据以上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2条.
(1)
;(2)
.
答案:
1-10
DDABA
BBACA
11:A、C、D.;
12:(1)振动、空气;(2)大于;(3)月球上方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13:减小;增大;介质;不能;电磁波.
14:①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②介质的温度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B组】
一.选择题(共二十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
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
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D.
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
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
B.
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C.
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
D.
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D.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
C.
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D.
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
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
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
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
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3.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
A.
听小骨损坏
B.
听觉神经损坏
C.
鼓膜被震破
D.
以上都不对
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物体振幅太小
B.
物体振动太快
C.
物体离人太远
D.
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
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
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
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
D.
饼干太干了
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 )
A.
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
B.
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
C.
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
D.
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
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 )
A.
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B.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C.
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 )
A.
空气
B.
水
C.
木棒和骨
D.
以上都不是
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
A.
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
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
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
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20.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
A.
20HZ~1100HZ
B.
85HZ~20000HZ
C.
85HZ~1100HZ
D.
20HZ~20000HZ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1.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___ 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 _________ 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
.
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 _________ Hz,人耳 _________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_________ 次.
23.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 _________ 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 _________ .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
,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1-20
BACCD
BACCC
DACDC
CCCCC
21:振动;空气;骨传导.
22:6;不能;200.
23:20000;人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地震前的地动声.
24:鼓膜、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教师授课讲义
学员姓名
年级
初二
科目
物理
日期
时段
授课教师
课题
第二讲:声音产生与传播(实验)
学习目标
1.理解声音的产生;
2.掌握声音的传播.
圆桌会议
试图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发出声音。
3、声源:通常把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发声体,也叫声源。
(1)声波:物理学中将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注意: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振动的空气并没有随着声波向前移动,而是在原处振动。声波实际上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通过周围物质传播开去。
声音的实质:声音是一种机械纵波。波是能量的传递形式
(2)传播条件----
介质:声音的传播是需要通过物质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作介质。
思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为什么?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由于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面对面说话是听不到的,要通过无线电来通话。
声波不但能在空
气
中传播,而且也能在
液
体
和
固
体
中传播。
(3)传播速度
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作声速。
观察下面的表格:
由上表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4)回声:声波的反射现象。
1、声波在同一种介质里是匀速向前传播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反射会来的声波要比原来的声波滞后0.1秒到达人耳,人们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而听到回声。若间隔小于0.1秒,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而无法区分开,只是感到原来的声音增强了。
3、回声的利用:测海底的深度、高山间的距离、水中潜艇的远近等。
一、声音的产生
例1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图6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变式训练1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锣面时,锣面停止
,锣就停止发声了。
二、声音的传播
例3一个人想测量自己距离对面高山的距离,在大声呼喊之后的3秒时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问他到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变式训练1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_______中传播得快.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A组】
一、选择题(共10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3.阿凡提遇见巴依老爷在吃鸡,说到:“好香的鸡呀!”巴依老爷说:“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你闻到了就要付钱给我!”阿凡提拿出钱袋摇了摇说:“钱币的响声是钱的一部分,你听到了我就付过钱了!”关于这段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闻到鸡的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
能闻到鸡的香味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C.
能听到钱币的响声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
能听到钱币的响声只与钱币的振动有关
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
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
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
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7.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
手指
B.
琴弦
C.
弦柱
D.
空气
8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
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9.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声波可以清洗钟表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
将正在发声的交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
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10.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
A.
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
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
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
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有四个实验现象: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C、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象;D、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_________ .
1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
产生的,并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13.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 _________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会逐渐
,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
.宇航员在太空中
(“能”“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需要通过
进行交流.
14.
空气(2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上表格是声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m.s﹣1),据以上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2条.
(1)
;(2)
.
【B组】
一.选择题(共二十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
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
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D.
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
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
B.
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C.
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
D.
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D.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
C.
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D.
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
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
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
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
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3.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
A.
听小骨损坏
B.
听觉神经损坏
C.
鼓膜被震破
D.
以上都不对
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物体振幅太小
B.
物体振动太快
C.
物体离人太远
D.
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
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
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
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
D.
饼干太干了
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 )
A.
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
B.
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
C.
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
D.
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
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 )
A.
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B.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C.
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 )
A.
空气
B.
水
C.
木棒和骨
D.
以上都不是
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
A.
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
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
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
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20.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
A.
20HZ~1100HZ
B.
85HZ~20000HZ
C.
85HZ~1100HZ
D.
20HZ~20000HZ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1.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___ 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 _________ 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 _________ .
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
Hz,人耳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_________ 次.
23.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 _________ 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
.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
,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