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探究从本课中学到的一些人生体会。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
3.邹忌听了众人的夸赞后是怎么想的?
4.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了吗?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品读
感悟
1.邹忌与家人的三问三答有何不同?
2.邹忌是怎样给齐王进谏的?
3.读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三、检测反馈
1.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2.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试简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积累
1.文言实词积累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王之蔽甚矣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期年之后
2.用法特殊的词积累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3.词的古今异义积累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古义
今义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
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
4.文言句式及翻译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王之蔽甚矣。
(6)君美甚。
3
/
3(共51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唐太宗对敢直谏的魏征这样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新知导入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该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了解作品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了解作品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
)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听了谋臣的建议,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成就伟业。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2、分角色朗读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初读感知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bàng
jī)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初读感知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初读感知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合作学习(逐段完成):
1、六人小组合作,译读课文。
2、先完成的先举手展示(10分基础分)。
3、不懂之处,举手质疑。
4、老师抽测重点字词句(要做笔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美?”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初读感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及徐公美。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夜里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主谓之间,取独)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对)我。
初读感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嫔以及您左右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从这种情况看,大王您(主谓之间,取独)所受的蒙蔽很严重了。
初读感知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齐威王说:“你说得好。”于是下达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人,可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批评我的过错,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初读感知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命令刚刚下达,群臣就进言规劝,宫廷好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偶尔有人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齐王纳谏”)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其他国家。
初读感知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细读探究
主要写邹忌讽谏齐王要除弊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细读探究
纳:接受。
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本文结构精巧,运用了“三叠法”,本文故事情节有几个“三”?
细读探究
三答
三问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得意炫耀
不自信
怀疑
格外偏爱、由衷赞美
畏惧讨好、有点勉强
礼貌尊重、敷衍逢迎
三问三答,语气是否相同?各体现了怎样的心理?
细读探究
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细读探究
三比
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客求我——四境莫不有求于王
王之蔽甚矣
细读探究
邹忌是如何委婉规劝齐王的?
采用设喻说理、类比推理的方法委婉规劝。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设喻类比,用家事喻国事,以自己亲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现身说法,由己及君,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说服力强,易于让齐威王接受。
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
精读揣摩
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三比”
体现了怎样的说话艺术?
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三比
家事喻国事
王之蔽甚矣
设喻类比说理
细读探究
进谏的依据——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
“三比”
体现了怎样的说话艺术?
“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客求我——四境莫不有求于王
面刺寡人
上赏
三变
令初下门庭若市
三赏
上书寡人
谤讥市朝
中赏
下赏
数月后时时间进
期年后欲言无可进
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此之谓战胜于朝廷。
国内效果
国外效果
细读探究
齐王听从邹忌的谏言吗?之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齐王变革产生了什么效果?
本文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邹忌三问;
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细读探究
齐国为什么能战胜于朝廷?
齐王能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国力强大起来,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威王纳谏给的启示?)
细读探究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
整理本文的思路
细读探究
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欣喜,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进谏的内容: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进谏的举措及结果:写齐王纳谏的经过及效果。
邹忌
齐王
精读揣摩
邹忌和齐王,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善于思考,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善于进谏,实事求是,忠君爱国,头脑冷静,勤于王事。
闻过则改、胸怀宽广、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一代忠臣
一代明君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窥镜
3.明日,徐公来
4.今齐地方千里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委婉地劝说
今:讽刺
古:照,看
今:偷看
古:第二天
今:明天
古:地土方圆
今:地点
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
古今异义
课堂练习
6.谤讥于市朝
7.臣之妻私臣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古:偏爱
今:自私
古:没有一个
今:不,不要
古:国君身边的近臣
今:方位词
古今异义
课堂练习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
美:以……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听到。使动用法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讽:委婉劝说。
谤讥:公开议论。
文言词语——词类活用
课堂练习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时时间进
又何间焉
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一词多义
(早晨)
(朝庭)
(朝见)
(间或,偶然)
(参与)
(以…….为美)
(漂亮好看)
课堂练习
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有求于我
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真心,真诚
确实
介词,向
介词,比
介词,在
一词多义
课堂练习
皆朝于齐
今齐地方千里
有朋自远方来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介词,到
方圆,纵横
地方
才,刚刚
一词多义
课堂练习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3、忌不自信
4、能谤讥于市朝
下列句式,你掌握了吗?
课堂练习
固定句式
这是比较高下的文言句式,其中1是2的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于市朝]谤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7、王之蔽甚矣
8、与坐谈
下列句式,你掌握了吗?
课堂练习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邹忌)与(客人)坐谈
出自本文的一个
成语是:__________
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___________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课堂练习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别人交流时要不卑不亢。注意说话的艺术,语言要委婉一些,对方才会欣然接受。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巩固提升
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秋时期,吴王要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这个成语现在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占别人的便宜,不想到另外有人在算计他。
巩固提升
讲讲说话技巧高超的故事!
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课堂总结
由邹忌的“讽”可以看出“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们向他人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艺术,语言要委婉一些,对方才会欣然接受。
三比
妻私我
妾畏我
客求我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家事喻国事
王之蔽甚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莫不有求于王
设喻类比说理
板书设计
“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谢
谢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感。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历史上因直谏而遭不幸的,不胜枚举:屈原放逐,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司马迁遭宫刑蒙辱。今天我们学习《战国策》中邹忌讽谏齐威王的故事。
二、资料助读,走近《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西汉时经过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重点:帙丽(yì)
朝服(zhāo)
衣冠(guān)
窥镜(kuī)期年(jī)
间进(jiàn)
2.学生互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今齐地\方千里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译读全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4.分组阅读,探究疑难。教师走进学生中,答疑解惑。
四、学生齐读,体味文意
指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课文主要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五、交流讨论,落实重点
讨论总结
(一)一词多义
(1)朝
朝服衣冠
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2)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侍从)
(3)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4)能谤讥于市朝
(指责)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朝
面,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
(3)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动词使动用法)
(4)私我也
(私,偏爱
形容词作动词)
(四)特殊句式
(1)固定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A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B句的倒装句。
(2)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3)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A.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B.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C.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D.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4)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判断句
……者,……也
式标志
(5)省略句
(邹忌)与(客人)坐谈
【第二课时】
一、齐读导入,温故知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大家说出故事结果。
讨论明确:“战胜于朝廷”
二、提出问题,深入探究
1.齐国为何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讨论明确:齐威王纳谏除蔽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
讨论交流明确: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纳谏后有何变化?
讨论交流明确:“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同学齐读第三自然段,以“上赏”、“中赏”、“下赏”与“令初下”、“数月”、“期年之后”为纲,把握结构,为背诵作准备。
4.古往今来,君王、领导肯于从谏如流的并不多见,为什么齐威王能够做到呢?
点拨:这是因为齐威王是一位心胸宽广、虚心纳谏、知错就改的圣明君主。但更重要的是邹忌的讽谏艺术
5.邹忌讽谏的缘起?
讨论交流明确:与徐公比美。
6.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问妻问妾问客
三问
及妻、妾、客的回答
三答
7.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也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是由衷的赞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口气有点拘谨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显的是阿谀奉承。(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8.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可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加以指导,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明确: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于是入朝见威王”
9.邹忌是怎样讽谏的?得出怎样的结论?
点拨:巧设比喻,以家事比国事,从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由己推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三比
总结:邹忌是一位头脑冷静、深谋远虑、勇于进谏、善于辞令的谋士。
10.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默读课文,品味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头到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第一段从三问三答到“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再到“朝”、“旦日”“明日”。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从“宫妇左右”到“朝廷之臣”到“四境之内”(三比),从上、中、下三赏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变。
从全文看,整个事件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皆朝于秦”是第三层……等等,我们分明看到了文章在结构层次上的对称美。这种排比和层递的手法,是值得借鉴的。
四、联系实际,再品全文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五、拓展延伸,课后编演
请同学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编自演其中的某一情境,例如:(1)问美:邹忌、妻、妾、客人的戏;
(2)比美:邹忌、徐公的戏;
(3)思美:邹忌个人戏;
(4)讽谏:邹忌、齐王的戏;
(5)纳谏:齐王、群臣吏民的戏;
(6)四国朝齐:齐王、四国使臣的戏;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