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 扇形统计图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 扇形统计图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7 07: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扇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
教师
学校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业,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讲授法、探究法、类比法和分层推进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学情诊断
情境引入 复习诊断
常见的统计图有()、()和()统计图。
其中()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统计图可以清楚直观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情景引入
靠山村土地总面积10平方千米。过去水土流失严重,通过“退耕还林”,土地发生很大变化。2011年底,村委会用两个扇形统计图进行对比。
多媒体出示例1。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1)说一说靠山村退耕还林以后土地的变化情况。
(2)2011年底,这个村的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
(3)没有改造的荒山面积?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 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做到心中有数。
(一)
1.默读题目,完成填空。
(二)
学生读题,获取数学信息并理解题意。
区分退耕还林前和退耕还林后两组数据。
3.学生思考并汇报:土地总面积不变,10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
组内交流讨论。 复习三种统计图,能够更好地区别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用途。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学生数学探究的必要环节。在分析问题的环节中,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的把问题分类,梳理出不同统计图的优势和特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环节二 自主学习释疑解惑 多维观察,理解题意
1. 文字中理解题意:
(1)说一说靠山村退耕还林以后土地的变化情况。
学生汇报后板书退耕还林前:森林占土地总面积25%,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0%,荒山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他占5%。
退耕还林后:退耕还林后:森林占土地总面积40%,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0%,荒山占土地总面积的15%,果园占土地总面积30%,其他占5%。
(2)2011年底,这个村的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
根据图中信息,找出2011年底这个村的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以及还没改造的荒山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乘它所对应的百分率求出它们的面积。
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耕地:10×10%=1(平方千米)
森林:10×40%=4(平方千米)
果园:10×30%=3(平方千米)
(3)没有改造的荒山面积
荒山:10×15%=1.5(平方千米)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倾听学生问题,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析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的发现思考: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积的减少会给这个村庄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面对2011年底的统计图你又会作哪些思考?
理解题意,从图中找出退耕还林前:森林占土地总面积25%,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0%,荒山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他占5%。
退耕还林后:森林占土地总面积40%,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0%,荒山占土地总面积的15%,果园占土地总面积30%,其他占5%。
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分析列出等量关系式:
耕地面积=单位“1”的量×对应百分率
森林面积=单位“1”的量×对应百分率
果园面积=单位“1”的量×对应百分率
生根据荒山面积=单位“1”的量×对应百分率
根据题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合理利用土地带来的好处。
运用不同的扇形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对学生来说已经是旧知识,所以在本环节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自主进行知识的梳理,并在小组内交流,不断的完善内在的数学知识体系。
环节三 自主发展
巩固提升 基础练习
教师多媒体出示57页课堂活动2。
小明家2011年7月的支出是6000元,支出情况如右图所示。
(1)这个月哪项支出最
多?支出了多少元?
这个月教育支出
了多少元?
说一说你家里1个月各项支出各有多少元?
师引导学生读题并独立完成。

1.学生读题并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2.明确:教育支出=总支出×教育支出对应的百分率
6000×15%=900(元)
3.思考并汇报:
学生课前完成统计。

通过不同形式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会分析,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针对练习
教师多媒体出示57页课堂活动3。
教师引导:重点分析由靠山村联想到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问: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教师教学时适当向学生渗透我国的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生观察情景图,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报,师生共同订正。
通过观察统计图,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一种信息,了解社会现状,这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十分重要。
1.出示练习十五第3题。
(1)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从2002年到2012年,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分别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交流变化的看法时,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根据自己对统计图提供的信息的理解去谈看法。
2.出示练习十五第4题。
教师抽部分学的回报展示
3.出示练习十五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出示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纠错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方法一:分别计算2012年和2002年的用地情况,再比较,计算。
方法二:先算出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率,再用单位一的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率
生根据其有用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由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
总人数:1÷(22%-20%)
=1÷ 2%
=50(人)
篮球人数:50×20%
=50×0.2
=10(人)
学生独立完成,并列式解答
蛋白质:1000×37.3%=373(克)
脂肪:1000×20.9%=209(克)……
生独立完成。
先计算每种血型的人数各占百分之几,然后在提供的扇形统计图上表示出来。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读图、根据总数和百分比求一部分的量、根据部分的量和百分比求总数、单位“1”不明确情况下两个不相关量的比较等,提高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提供各种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同时,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用途,提高多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
环节四 互动评价
整理反思 评价
师: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小组内互评一下,小组间互评一下。
通过全课总结,全面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方法、感受体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整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