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9.12 完全平方公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9.12 完全平方公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7 20:4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完全平方公式》
学习设计






1、学习材料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后进行学习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2)乘法公式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功能。
(3)公式的发现与验证给学生体验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提供了很好模式。
2、学生情况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注意力不能持久等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实际,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努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创造知识环境和氛围,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知识与能力: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且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认识完全平方及其几何背景.
渗透建模、化归、换元、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任务及目标要求
导学要点
学习评价及反馈
备注
通过较为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和较熟悉的整式乖法计算。引入本节学习内容(a+b)·(a+b)
如图,有一个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广场,则这个广场的面积是?
若在这个广场的相邻两边铺一条宽为10米的道路,则面积是多少?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分割求面积。
正方形面积为(a+10)2,
所以:(a+10)2=a2+20a+102
把10替换为b,,提出课题对公式(a+b)2=a2+2ab+b2的形式进行初步认识接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图形变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知识、能力的生长点,通过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能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思考。
利用多项式乘法推导公式,使学生了解公式的来源以及理解乘法公式的本质。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公式特征,加深对公式表象的理解。
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1、推导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计算(a+b)2
解:(a+b)2=(a+b)(a+b)=a2+ab+ab+b2=a2+2ab+b2
2、理解公式特征
①算式:两数和的平方
②积: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个数积的2倍
3、语言叙述
??
(a+b)2=a2+2ab+b2用语言如何叙述
4、公式(a-b)2=a2-2ab+b2教学
???
①利用多项式乘法
(a-b)2=(a-b)(a-b)
②利用换元思想?
?(a-b)2=[a+(-b)]2
③利用图形??????????
5、学生总结、归纳:
(a+b)2=a2+2ab+b2
(a-b)2=a2-2ab+b2
这两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6、公式中的字母含义的理解。(学生回答)
???
(x+2y)2是哪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x+2y)2=(??
)2+2(??
)(??
)+(??
)2
??
?(2x-5y)2是哪两个数的差的平方?
(2x+5y)2=(??
)2+2(??
)(??
)+(??
)2
变式
?(2x-5y)2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由学生对公式
(a+b)2=a2+2ab+b2进行口头语言叙述。
?
教师提供三种模式,由学生选择一种去解决。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思路。
(2)同时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也是分散、分步突破本节的难点的第一个层次;
(3)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时知识的正迁移。
?
使学生学会对公式的正确表述,有利于学生正确用于计算之中,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公式特点进行讨论归纳,适当总结一定的口诀:“头平方,尾平方,两倍的乘积中间放。”
?
加深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含义的理解,明确字母意义的广泛性
遵循及时巩固原则。
(2)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式的运用
三、整理新知形成结构
1、完全平方公式并分析公式左右的特征。
2、换元的基本想法
(1)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换元法。
(3)进行符号转化的变换,加深学生对公式理解的深度,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打好基础。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例1教学: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a+3)2?
(2)(-2x+t)2
?(3)(-3x-4y)2
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教师板演,讲评时边口述理由,针对第(4)题(-3x-4y)2可以看成是-3x与4y差的平方,也可以看成-3x与-4y和的平方
提出以下问题:
(1)可否看成两数和的平方,运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来计算?
(2)可否看成两数差的平方,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来计算?
(3)能不能进行符号转化?如(-3x-4y)2=(3x+4y)2
?
2、公式巩固
?
(1)同桌同学互相编一道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题目,然后解答。
?
(2)下列各式的计算,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①(a+b)2=a2+b2??
②(a-b)2=a2-b2
③(a-2b)2=a2+2ab+2b2
?3、练习: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学生板演)
(1)(2)(3)(4)
对这几个式子的辨析目的在于防止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如(ab)2=a2b2的公式的负迁移作用
讲练结合
(1)合作学习,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逐步引导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学生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和步骤,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公式实际运用作用,增加学习兴趣
进一步辨析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的区别公式变形利于各种计算
由学生自己小结本节所学知识、方法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出补充。
六、小结提高,知识升华
?1、两个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2、两种推导方法:多项式乘法导出;图形面积导出
?3、换元法与转化
七、作业布置,分层落实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原则。作业要求全体学都能完成。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重。
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