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BS)
第3课时 栽蒜苗(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3.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一、情境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我们用条形统计图记录栽蒜苗14天的生长情况,从中我们发现1个小格可以表示一定数目的单位量。
2.师:如果要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能用什么方法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栽蒜苗(二)]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统计表和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可以看出从第2天起,每隔1天的蒜苗的高度。
生2:把每个点按照顺序连接起来就成了这幅图。
(2)师明确,并引导学生比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上节的条形统计图)认真比较这两个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先比较统计图,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3)师生小结:相同点是都有标题,横轴上有不同的时间,纵轴上的数表示蒜苗的高度;不同点是条形统计图使用长条来表示蒜苗的高度,折线统计图用点来表示蒜苗的高度,并且相邻两点用线连接。
2.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
(1)说一说这条线是如何变化的。(逐渐上升)
(2)说一说这几天蒜苗的整体生长情况。
根据学生观察的回答,板书:蒜苗越长越好。
(3)想一想,蒜苗在什么时候长得最快?什么时候长得最慢?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老师适时的补充并整理,
3.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看出变化的趋势。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在附页4图2的格子上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2.指名展示作品,并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让学生试着描述画图过程,师总结:首先确定天数和每一格表示蒜苗的高度,然后描出每一天蒜苗高度的点,再把每一个点顺次连接起来。
3.分析与预测。
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蒜苗生长情况是怎么样的?
(2)估计蒜苗第11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预测蒜苗第14天约长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回答:预测要在合理的范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9页“练一练”第1、2题,着重说明变化趋势。
2.师:老师想试一试大家的眼力,从统计图中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栽蒜苗(二)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教后思考】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在教学时,我利用学生栽蒜苗的实验数据,向学生提出“如果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方法”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引出折线统计图。接着,师生共同讨论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亲自试一试,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有关信息,了解并预测蒜苗生长的趋势。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交流和应用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