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4课 《草》同步训练(苏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第4课 《草》同步训练(苏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13 13:3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 草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焦灼(zhuó) 踉跄(liānɡ) 愠怒(wēn)
B.酸涩(sè) 宿营(sù) 肥嫩(nèn)
C.火燎(liǎo) 抽噎(yē) 蔫巴(niān)
D.一霎(shà) 残渣(zhā) 绽开(zhàn)
【解析】选A。A项中“愠”的正确读音应为yù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医生有点愠怒地看了杨光一眼。
愠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
宽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惶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愤怒,生气。 (2)宽解安慰。这里有放心、舒畅的意思。 (3)疑惑畏惧。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杨光不安地走过去。他深情地注视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折磨,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他觉得心头像刀在绞,眼睛一阵酸涩,竟然连敬礼也忘了。 ( )
(2)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
(3)“吃草。嗯,说得好啊!”周副主席严肃地点了点头,“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 )
答案:(1)心理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阅读“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至“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回答4~7题。
4.文中写道“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周副主席为什么要关心野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让部队掌握野菜的有关情况,避免再次发生食用有毒野菜的事件。
5.周副主席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做了哪些部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最后一段“他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和“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后面的内容归纳出要点即可。
答案:(1)要医生马上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2)要担架抬上杨光赶到总部去报告,并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
6.仔细体会下列描写方法的作用。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有点像野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从表现周副主席的优秀品质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动作描写。写出了周副主席对红军战士的中毒状况十分关心,想辨别野菜,不让中毒事件再次发生,也暗示了长期的军中生活,使周副主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活经验。
7.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副主席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面归纳,同时结合文章的主旨思考。
答案:周副主席平易近人、关心战士,考虑事情全面周到。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掉队的小红军赶上队伍而陷入泥潭不幸牺牲的感人事迹。歌颂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
9.本文中的小红军面临着哪些困难?表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文章的第一段中选择恰当的词语,从环境和个人两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掉队的小红军面临着重重困难:路途遥远,道路难行,孤立无助,饥饿疲惫,筋疲力尽。表现了小红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品质。
10.文中两次出现“要记住革命”,有什么不同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从表现老战士和小红军的精神品质来分析即可。
答案:第一次是老红军牺牲前拼尽最后力气喊出的话语,表达了老战士对小战士的殷切希望,突现了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第二次是小红军想到的。他被老红军崇高的精神鼓舞,表示要继承遗志、坚持革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1.试分析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所表达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然后从老红军忠于革命和舍己救人的角度来分析即可。
答案:这是对老红军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老红军面临死亡首先想到的是小红军,这一“顶”一“甩”使小红军迅速脱离险境,却加快了自身下陷的速度。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达了他对小红军的希望,突出他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12.文中画横线部分是环境描写,请你选择一处分析它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环境的特点和表现红军的精神品质两方面来分析。
答案(示例):(1)把草地比做草海,说明草地辽阔,路途遥远,暗藏着意想不到的危险。为下文老红军陷入泥潭埋下伏笔。
(2)交待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本道路稀烂,此时更加泥泞,而且漆黑一片,老红军背着小红军行走更困难,随时都有陷入泥潭牺牲生命的危险,衬托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突出了小红军一人夜行的困难,衬托出他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任选其一分析即可)
13.读了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启发,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困难就像一只“纸老虎”,被“纸老虎”吓倒的是懦夫,那他一定会一事无成;如果困难越大,你越不向它低头,越要去攻克它,那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胜利者。
14.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长大了,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
(2)吃苦不一定是坏事。
(3)吃苦能培养人的坚强意志。
15.请你从学过的古诗词中写出两组带“草”的古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唐·刘禹锡《陋室铭》
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