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红军长征
编写人: 审稿人:
【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在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并能够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意识和情感。
【预习导学】
1、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红军 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 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 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四渡 ,南渡乌江,巧渡 ,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接着,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 ,飞夺 ,翻越夹金山,进入四川西北部的草地。
4、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 胜利会师。长征胜利
【问题探究】
井冈山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到1930年,全国建立革命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红军为什么离开根据地要进行长征?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
【例题精析】
1、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彻底肃清了“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问题 D. 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例行会议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多个史实的分析、比较能力,及对史实的实质理解能力。遵义会议后,“左”倾错误仍有发生;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否应由无产阶级掌握的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已经明确,所以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独立领导革命;遵义会议是在非常时期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非普通的例行会议。
2、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
A.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B.遵义会议,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D.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解析: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艰难曲折过程的掌握,从而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
【目标检测】
1、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北上抗日 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2、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 )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
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3、下面是老红军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
红军过草地
图片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某旅游团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 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C. 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 D. 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5、下列各图是毛泽东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几幅图片,其中反映了他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得以确立的图片是
A. B. C. D.
6、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 )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7、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8、1935年10月,毛泽东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结束之后
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9、下列个选项表述中,错误的是
A.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B.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宣告长城胜利结束
10、右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 )
A.江西省 B.四川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 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片记录该事件的经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3)根据材料,分析红军在斗争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4)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质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