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微课《清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大体把握词意。 
2.理解黄庭坚在词中流露出的寻春、惜春的感情。 
3.体会这首词拟人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难点 
理解黄庭坚在词中流露出的寻春、惜春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惜春的名句,如: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春去自应无觅处,可怜多少惜花人。 ---王安石《惜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相见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庭坚的《清平乐》,看看他是如何表达惜春的。 
二、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fú)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三、师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四、理解词的大意。 
1.师讲解词意。 
2. 师生共读由诗意改写的诗歌: 
 《清平乐》 
春天去哪里了呢? 
没有留下任何踪迹, 
只留下一片沉寂。 
如果有人知道春去了哪里, 
一定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没有人知道春去了哪里, 
或许可以问一问黄鹂, 
黄鹂鸟的啼声千回百转, 
可惜无人能解, 
它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五、重点解析诗人寻春、惜春的情感。 
上片:首句以问句起笔,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不舍和追寻,通过“寂寞”一词,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出诗人对春的离去感到万分惋惜。第二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人的特征。以浪漫的奇思妙想,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知道没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儿,但还是存着最后一丝希望,希望春天的使者黄鹂知道春天去了哪儿。 
 下片:黄鹂不停地鸣叫,但是诗人又无法理解,这让诗人无比惆怅、遗憾。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到来了。诗人这时才真正明白春天已经走远了, 确实寻不到、追不回了。深切表达出诗人对春天逝去的痛惜之情。 
 这首词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离去;下片惜春无踪迹可追寻。诗人用笔委婉曲折,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六、感受这首词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惜春之情。 
七、试着读出诗人寻春、惜春的情感。 
八、小结 
同学们面对春天的离开,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能试着用抒情化的语言写下来吗? 
板书设计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寻春 惜春 
 拟人